什么是调神?
调神 是指调理或调摄心神,精神调养或精神养生,也叫心理养生。在养生理论和方法中,调神居于首要地位,这是由神在整个人体中主导作用所决定。神对人的各种活动都起到支配作用,不仅对人体各种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人体病理过程也产生巨大影响。
现代研究也发现,各种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素中,最为突出地就是不良精神状态和情绪。所以道家说“上士养神,中士
养气,下士养形。”
管子谈到养心时提出要具备“四心”状态:
善心---“凡道无所,善心安爱。”
定心---“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强固,可以为精舍。”
全心---“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
大心---“大心而敢,宽气而广,其形安而不移。”
调神的一些基本原则
虚静无为:精神调养,以虚静为本。心神属阳,宜静以养之,心清则神清,心定则神凝。心神清明,则血气平和,有益健康。心能与形相守,使形神相亲,才能保持人体健康。
自然超然:要想精神健康不仅要虚静无为,还要自由超然。要求人对思想感情的表达不压抑、不限制,任由思想翅膀自由翱翔。超然是对现实中功力生活的一种超越和淡然。这种超然并不是对现实iyi的完全排斥,而是对现实利益一种顺其自然态度。
自然纯真:就是强调要自然对待自身整个精神活动,让自己精神情感活动自然流露,就是要将精神情感的存在、变化和需求看成是一种自然的也是必然的状态。所以可以尊重人的精神情感存在规律和需求规律,自然地去满足这些需求,而不要人为的抑制或消灭它。 顺其自然地表达,合理加以引导,满足正常需求,才能减少它的消极影响。
自我认同:就是自我意识对自身精神和身体存在的认同。维持身心合一,首先要求思想意识上对自身精神和身体达到认同,也就是承认自身精神和身体存在的重要意义,而不是否定它的存在,甚至把它看成一种消极有害的存在。
培养善心:就是要求人具有对社会和他人的慈爱之心。不仅是珍惜自己一切,也包括对他人同情之心。道家认为与人为善的慈爱之心是精神健全人应具备基本品格。整个社会来说,人们应该贵生、尊生,要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调神一些方法
虚静守神法运用自我身心调摄是精神内守而保持胆魄宁静,并派遣消除不良精神刺激。
虚静--虚为心中无物,静为念头不起。虚静是保持内心对现实事物淡泊。
守神--虚静状态下,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虚静守神要领是摒除对现实事物贪念,避免各种现实烦恼扰乱人精神,致心神不宁。虚静守神法具体方法有清心敛思法、用神专一法、闭目养神法、静默坐忘法。
清心敛思法:清除各种欲望杂念,保养心神,使之清净。《皇帝内经》提出精神内守,阐明了其作为养生方法的重要价值,“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用神专一法:以积极思维方式,注意力集中某一点或事,使心神超越其他各种食物对精神不良刺激,驱除这些食物带来的杂念烦恼,产生凝神定志养神之效。
闭目养神法:让心神不外驰而内守。使精神趋于安静,还能促进精神与形体和谐,以利身心健康啊。
静默坐忘法:静坐方式收摄心神,消除一切思想杂念,使精神虚静空松,进入无思无虑入静状态。
愉悦身心法
顺应身心法:道家认为人体各种欲望都是人道必然,是自身需要,也是精神需要。在道家看来,善于养生的圣人与凡人一样都需要欲的满足,“适嗜欲于世俗之间”也是修身养心一个基本要求。
达观开心法:情绪乐观是调养精神,增进精神健康,防止衰老最好药物。《素问.举痛论》有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怡情畅志法:适应和满足精神情志需要,使其得到颐养和满足。就是要求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以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从而保持常乐心境。
淡泊名利法
有自然朴素、少私寡欲、超越名利。
抒情畅神法
人体在精神情感存在问题,多由思想情感抑郁引起,所以调理需要从精神情感表达着手。
调理气机法
1、取仰卧位,床褥厚软,枕高与身平,舒展手脚。
2、两手握拇指,置于离身两拳处,两脚间距两拳。
3、叩齿多次,缓缓咽下唾液,将气从鼻腔引入腹部;气吸足则停止,有余力可继续吸气;胸中气闷则可从口中缓缓吐气,而后自然清气再从鼻中吸入。这一方法可疏解气郁、吐浊纳清,让人精神倍感轻松。
情绪宣泄法
让精神情绪随其所愿宣泄表达,使郁结之气得以舒畅。其具体方法是选择适当场所,让患者充分表达其思想感情,宣泄情绪。
转载只为了宣传,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