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接班”困境:下一代不愿意接手事业
郑凯(化名)身家过亿,在河南两个省辖市建有3处建材市场。面对记者,这位历经商海沉浮的企业家,弹了弹右鬓角,说:“你看,从根儿上白了。”
感慨岁月因为触景生情——郑凯54岁了,虽然看起来仍龙精虎猛,但他一周前办了件“恶心事”:一个月前他应承了别人一个活儿,一周前他却把这个活交给了他人,因为忘了。
再往前数几天,他还办错过一件事,而他自身,对于奔波已经有所厌倦。
可是郑凯遇到的问题是,他共有3个儿子,他最为看好老大,机灵、会来事。为了培养老大,老郑还把他送到了英国读书,想着将来由他接班,可是“那小子6年没回过家了,说得很干脆,不接班”。
郑凯的二儿子读书很差,老郑的判断是“人也笨”,于是拿出200万元给他另外做着小生意。
大儿子不回来,二儿子另谋其他生计,郑凯只能培养小儿子了,但是小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坚决报考了中医专业,最喜欢的业余活动是玩吉他,而被郑凯强迫从成都拉到郑州后,仍是“见天不是玩游戏就是见不着人”。
“我很伤心。”郑凯说。
“子承父业”是很多中国企业家曾经最理想的接班状态。不过随着理念更替以及市场发展,这样的想法正在改变。
这样的变化也和前车之鉴相关。
海鑫钢铁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以钢铁为主业,集资源、金融、地产等行(产)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曾经是山西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2003年1月,创始人李海仓遇刺,其子李兆会被迫中断学业回国继承父业。
彼时,李兆会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家族权威的重新建立,二是企业商业模式的再造,三是企业管理文化的重新塑造,四是人才和管理团队的培养。
不过,他似乎并没有对父亲的钢铁生意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此前李兆会接受采访时坦言,“……我不想做这个董事长”。但家族最终还是决定让李兆会接任掌门人职位。
10年时间,海鑫的钢铁生意日渐没落,但在钢铁圈之外,李兆会却“玩”得风生水起,成为山西最年轻的首富。
然而,2014年3月7日,一则“山西某钢厂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江苏钢厂收到银行口头通知称信贷将缩减20%”的消息在圈内流传。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海鑫倒闭、破产的传闻,有媒体报道称,海鑫钢铁未能偿还逾期银行贷款,规模大概为30亿元。
海鑫集团目前的困境被业内外普遍归结为李氏家族领导的内耗。
有接近李氏家族的知情人表示,李兆会接班前,海鑫集团创始人李海仓也不常在运城当地,海鑫钢铁当时主要由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帮助李海仓打理。
不过,李兆会接任后,先是将创业元老、海鑫集团副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辛存海调离权力核心,之后,李天虎也被巧妙地“赶走”。
随后,李兆会请来了自己关系最近的“六叔”李文杰,此后很长时间内李文杰都是海鑫钢铁的实际掌舵人。2009年之后,李文杰逐渐从海鑫的管理层消失。之后,李兆会的妹妹李兆霞被海鑫集团内部认为是实际控制人,她控制着公司的财务大权。但李兆霞已在上海结婚生子,回公司的时间很少,只在出现重大问题时才会露面。
海鑫集团的核心管理层李文杰、李兆霞相继撤离,李兆会又醉心投资业务,曾经盛极一时的海鑫集团在闻喜的总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巢”。
根据一项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只有约25%的受访企业主明确表示希望由子女接管家族企业;约35%的受访二代继承人希望可以接掌家族企业,帮助家族企业更好地发展,虽然比例略高,但仍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其他约65%至75%的受访创富一代和二代财富继承人则希望以引入职业经理人或者只担任股东的方式延续家族企业的经营,抑或转卖并退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