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儿童得了类风湿怎么治疗
- 二、儿童类风湿的检查
- 三、如何预防儿童类风湿
1、儿童得了类风湿怎么治疗
1.1、控制炎症:在疾病活动期使用药物控制炎症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常用药物有:
1.1.1、水杨酸盐,此为首选药,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
1.1.2、消火止痛药。用于水杨酸盐治疗无效时,可选用吲哚美辛、保泰松等药物。
1.1.3、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其优点是控制症状较快,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期使用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故应作为消炎止痛药无效或病情严重者的合并用药。
1.1.4、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仅限于以上药物无效时使用。但这类药物不良反应大,用药过程中可出现骨髓抑制或其他脏器损伤,故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并应注意观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1.2、维持关节功能:疾病活动期应卧床休息,但应注意体位姿势,并使用各种可调节的矫形支架和夹板,以减少疼痛和避免畸形。缓解的病儿,应按动静结合的原则适当活动,并给予理疗和按摩,以消炎止痛,避免关节废用。
1.3、矫正关节畸形:若经手术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滑膜切除手术及关节矫形、成形术等手术方法矫正。
2、引起儿童类风湿的原因
2.1、酸性体质的人会造成大量的钙流失,钙平衡的失调会导致钙在软组织中堆积,引起肌肉疼痛,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骨骼末端会接合,融合在一起。
2.2、关节过度疲劳和膳食不平衡会导致酸性体质,软骨浸泡在酸性体液中就会降解,滑液的润滑效果也会变差。损失的软骨成分同时存在于软骨和骨骼中,导致骨骼末端变得不平滑并形成骨刺(大的骨骼突起)。由此引起的发炎会限制关节的运动。
2.3、健康的关节包括强健的骨骼,它主要由必需矿物质在胶原蛋白基质中形成。关节中有一个含有滑液的囊,它保护骨骼的末端不会受到相邻骨头和软骨的冲击,因为滑液可以有效地润滑关节。
3、儿童类风湿的早期症状
3.1、全身型
又名Still病(过去曾用名为变应性亚败血症),约有10%的JRA患儿表现为全身型,以全身性表现为特征,起病较急。发热呈弛张型,每日波动于36℃~41℃之间。高热初可伴寒战,患儿精神不振,数小时热退后患儿活动如常。
3.2、多关节炎型
特点为慢性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受累关节≥5个,尤以指趾小关节受累比较突出。女孩发病多于男孩。起病缓慢或急骤,表现为关节僵硬、肿痛和局部发热,一般很少发红。通常从大关节开始,如膝、踝、肘,逐渐累及小关节,出现梭状指。
3.3、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可伴有肝、脾、胸膜和心包等内脏损害,且迟早会出现关节炎症状。经治疗多能缓解,有自愈倾向。若反复发作可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本病可早发于2~4岁,也可晚发于8~10岁,临床起病可分为下述3型,临床表现包括关节与关节外症状。
儿童类风湿的检查1、类风湿因子检测
部分患儿类风湿因子(RF)滴度升高,但RF阳性可见于病毒性感染、结核等感染。类风湿因子的效价与病程的进展和治愈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临床上会把类风湿因子作为临床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但类风湿因子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方法。
2、红细胞沉降率
简称血沉,是观察风湿和关节炎病变的活动性指标。
3、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大多增高。
4、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血清米易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可升高。
5、关节滑膜液检查
白细胞计数可达(5~8)×109/L,补体正常或降低。
如何预防儿童类风湿1、预防感染最重要。
一般认为各种感染如景牙、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副鼻窦炎及其他慢性病灶由病毒、支原体或细菌感染后会引起细胞和组织抗原发生病变,变性的抗原与机体产生抗体并与之发生免疫反应,从而造成长期的病理变化。
2、避免受潮受冷。
如在寒冷地区或居住地点潮湿、阴冷,小儿必须注意保暖,如用稻草等物填铺床位以防寒气侵入身体。
3、避免关节局部外伤。
如发现关节有酸痛或肿胀,最好立刻请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早期检查和治疗可以早期发现疾病和控制疾病的发展,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4、避免情绪紧张,不要过度焦虑。
心理因素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功课作业不要过分繁重,更不要任意打骂孩子,孩子若患有任何疾病,家长不要有埋怨情绪,以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5、平时注意营养,供给均衡膳食。
不要让孩子偏食、挑食,过多食用甜食及冷饮,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