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威胁。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个部门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和《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方案亮点进行解读。
明确目标要求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慢性病的防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这次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个部门印发的两个实施方案,目的是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要求,明确工作路径,切实保障防治行动落地生效,到2030年能够达到规定的目标要求。
11月15日举行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现场
《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达到65%,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以下。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和全流程管理,多措并举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综合防治,切实提升效果,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强化“同防同治”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高血压现患病人数约为2.45亿,全国每5例疾病死亡中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怎样进一步提升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表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疾病基础一致,“同防”可以更好地提高一级预防的效果,“同治”则可以降低救治病人的难度和危险性,使共患病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此次发布的新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实施方案明确,要“实施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强化关口前移,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径”。
方案提出,加大基层医疗机构血压、血糖、血脂“三高共管”力度。到2030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均达到70%,治疗率、控制率在2018年基础上持续提高,35岁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达到35%。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是提升全国心脑血管整体防治水平的重要力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表示,近年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要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专病医联体建设、强化医疗质量控制等方面开展重点工作。过去五年中,完成了对全国40余万个基层医疗服务机构、180多万名医护人员的高血压诊疗规范培训工作;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危险因素和发病监测网。
癌症防治聚焦七方面重点工作
我国人口基数大,癌症发病人数较高。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介绍,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测算,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的病例数约406.4万例。
郭燕红说,《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已推动癌症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步:基本建成国家、省、地市三级癌症综合防治网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在县区的覆盖率超过90%,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区县覆盖率超过90%,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2022年的43.7%……
为进一步加大癌症防治工作力度,新版癌症防治实施方案提出七方面重点工作:控制危险因素,降低癌症患病风险;完善癌症防治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共享;推广癌症早诊早治,强化筛查长效机制;规范癌症诊疗,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中西医结合创新,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加强救助救治保障,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加快重大科技攻关,推广创新成果转化。
“癌症是一类可防可控的疾病,大约40%的癌症可以通过控制癌症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等得以避免。”张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