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访谈录 打造“升级版”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该为科创中心建设做点啥? 近日,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胡寿根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从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和孵化载体等三方面,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大升级版”,建设“创新创业教师”、“创业导师”和“创投导师”三支队伍。
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上海理工大学百年薪火相传,独树一帜的优秀办学传统孕育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眼下,上海建设科创中心,那么,大学该为科创中心建设做点啥?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胡寿根近日接受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正在打造“升级版”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规划
记者:上海理工大学的“十三五”规划是怎样的?
胡寿根:上海理工大学原来是机械工业部的部属院校,1998年“下放”上海后,成为上海市属院校。上海市给予了重点支持,上海理工得以继续发挥行业影响,做特色高校,特别是在应用研究方面,更加注重区域性和为上海地方经济服务。“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围绕三方面进行改革。
上海理工的办学定位是: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因为学校工程教育在整个行业高校特别是同类高校中,非常有优势和特色。上海理工是最早在高校中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学分的高校,所以创新创业在我们学校非常活跃。还有就是我们的国际化教育。30多年前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联合德国进行工程教育的培养,通过了德国权威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可以做到:在中国学习,拿到德国的学位。现在我们有两个中外办学机构,一个中德学院,一个中英学院。中英学院是跟英国9所大学联合创办的,同样可以在中国学习,拿英国学位。拥有这种资质的办学机构全国有56个,我们就有两个。
我们的目标是“做精品本科,争一流学科”。上海市教委在“十三五”高校规划中,明确了上海高校各自定位,各自发挥特色。上海理工大学被定位为“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理工在应用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在我们的光学工程、系统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这几个学科中发挥特色。
我们的“十三五”规划中,特别注重体制机制建设,抓住“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和国家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契机,所谓“双一流”大学就是指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地方高校也应该在“双一流”大学建设里有所作为。所以我们正在通过全盘的机制改革,在科教融合、产学合作、国际交流中,通过多年来我们在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这三方面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学校建设。
双创
记者:您说上海理工是最早在高校中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学分的高校,那眼下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上海理工做了点啥?
胡寿根:我们会从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孵化载体等三方面,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大升级版”。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计划,以学校大学生领导力训练中心为实践平台,为在沪大学生提供系统的领导力项目开发和训练,培养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合作能力、敏锐的前瞻力、出色的决策和创新创业能力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创建创新创业科技支撑平台,整合学科优势资源,各学科各专业交叉协同支撑,对创新创业进行全过程综合评价和系统性指导。力求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系统化,构造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科技、实践生态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再次突破。
创新创业课程由课堂教学为主转向实践体验,面向全体学生把原有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改革为4个必修学分的“创新创业大作业”,“大作业”不设固定形式,可包括高水平论文、创业项目、授权专利、创新作品、竞赛获奖、技能成效、创业成果等,强调突出理论应用与实践成果。提高实践类学分占比和理论教学中实践内容比重,加大综合与设计、创新与前沿实验的比重。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由学术研究为主转向科技应用为主,主要针对工科学生,以机械专业“卓越班”开设试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导师由校内教师为主转向校内外专兼结合,共同组建学术与实务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课程教授和创业导师、创投导师团队,建设“创新创业教师”、“创业导师”和“创投导师”三支队伍,促进校内外、专兼职、学界和产业界在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推进协同创新培养创业人才。
成果
记者: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在哪里? 并且取得了哪些成果?
胡寿根:我们的特色就是“专业+创业”,打造创业教育“升级版”。包括打造“创业班”升级版,实行“创业导师+创业教练”授课,并结合实践进行摸索,对有强烈创业志向和潜质的学生从大三开始设立工商管理(创业方向)专业。
我们将与沪江网联合成立“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创业学院”,将重点建设“创新创业MOOC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培训”、“"创客联盟"创业指导及孵化平台”等,将采取“O2O”的方式,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网络旗舰平台。与中科创大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上海理工大学中科创业学院”,引进技术、平台、资本、导师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建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科研协同平台,培养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此外,我们还在校内校外“三区联动”共建创业实践与孵化平台,建立“1+N”模式的大学生创业训练孵化平台,与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五角场街道创业孵化基地、延吉街道大学生创业家园等共建创业实践与孵化平台,在办公场地、税收、创业团队培训、创业政策讲解、创业实习、创业模拟训练、创业计划大赛等方面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形成学校与社会共同支持学生创业孵化的巨大合力,打造实体园区孵化平台的升级版。
我们2015年招募并组建了上理创新创业科技顾问团成员。为了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项目,顾问团成员全校各学院招募,同时吸收校外各类专业人士,包括创投公司等。目前顾问团成员达到113人,覆盖全校各个学院各个专业。我们计划加快互联互通进程,提高效率,着手开发上理创新创业科技生态圈APP应用。
现在我们学校每年有大批学生成功走向创业的道路,近三年有100多个学生团队走上创业道路。2015年度我们学校共有300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并获得180项市级项目和60项国家级项目立项,参与学生达2000多人次,涌现出像沪江网、泽阳科技、瑞安金融创新园、喜腾腾钱币世界、奇怪果园、胧爱校园等一批创业成功并成为行业标杆企业的创业团队,其中有6个创业团队得到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合同金额达3320万余元。
亮点
记者: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上海理工大学有什么标杆性的项目?
胡寿根:我们的“拳头产品”就是光学工程中的太赫兹项目。该项目正在进行产业化的转化,有些产品正处于中试阶段,有些处于开发阶段,太赫兹的安检仪是我们的主攻方向。
太赫兹是被美国誉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也被日本确立为“国家支柱技术十大战略目标”之首,在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无线通讯、公共安全等领域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鉴于太赫兹技术的重大潜力与影响,依托上海理工大学的光学工程优势学科,自2012年以来,在上海市教委、科委、经信委、张江园区、杨浦区、微系统所、博康公司、拓领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共同支持下,由上海理工大学牵头组建了“上海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定位为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类型。
经过两年的培育,2014年8月该中心通过专家评审认定。中心组建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在原始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产品中试与产业化工作,成立了太赫兹技术研究院,着手组建太赫兹国际协同工程中心与太赫兹国际产业园。
目前,中心已成立太赫兹技术张江中试基地,研发的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太赫兹医药分析仪等科研成果已形成产业化成果并进入产品中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