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应有幸福指数(专家访谈)
——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祥敏
|
问:有人说微信群让信息交流更便捷,有人说微信群是一种“信息绑架”,加剧了现代人的孤独,您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曾祥敏:微信群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在媒介传播史上,就曾有知识沟、数字鸿沟等的探讨,都是探讨不同人使用不同的媒介时可能遇到的困惑。
同理,微信群在缩减交流成本的同时,也在用标签把人的身份固化。从学术上看,互联网是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存在很大争议。有人用“信息茧房”、“信息巴尔干半岛”来形容互联网上的这种“小众传播”,批评它在形成同质群体的同时,也屏蔽了异质群体的相关信息,甚至导致偏见的形成。
微信(群)形成了一种社群文化或亚文化。但这不仅仅是微信的问题,从更大的范围看,技术创新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比如汽车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技术和人性始终处于动态博弈之中,需要经过不断调试,才能达成更好平衡。现阶段,微信群的利弊同时存在,但我们可以期待它的进化。
问:您认为人们应该如何利用好微信群?
曾祥敏:微信群将是我们在信息时代的生存方式。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总体上看,有两个容易被忽视的基础逻辑值得强调。
一、现代社会,注意力不是廉价的,而是稀缺资源。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层出不穷,而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在资源争夺战中,信息消费从满足刚需变质为刺激性消费。如何合理分配注意力、维护人际关系,对我们的媒介素养是一个考验。
二、人们应该保有退出的权力。人们对互联网赋权的认识一般停留在“获取”上,似乎自动放弃了“删除”的权力。如果一些微信群剥夺了人际关系的自主空间,甚至僵化了人际关系的弹性,那么退出机制是必要的。这也是符合科学原理的。任何系统都需要正反馈注入能量、负反馈维持稳定。因此,新媒体除了有技术参数,还应该有幸福指数。技术可以千变万化,以人为本不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