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有起色却很传统,骑行颠覆与互联网无关
9 月 12 日,陈谷骑着新的小牛电动车来到东三环国贸附近的一间房产中介。一会儿工夫,他留下小牛,自己乘地铁回到西北二环后海附近的电动车行。
骑一辆新的小牛电动车穿过北京城,然后自己坐地铁或者公交回去。这是陈谷过去一年来经常做的事。
陈谷在这家主营爱玛电动车的车行已经工作了三年时间,每月能卖掉两百多辆电动车。小牛是去年才进的货,有些是上门挑选后直接骑走,少数则是通过车行在淘宝的店铺下单,由他骑过去送货。
北京街头等待绿灯的电动车里,你时不时能看到一辆小牛。它很好认:正面一个纯白色的圆环灯;车身设计简洁,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和设计,后座一般也不会挂着百度、饿了么的外卖配送箱。
不只是北京这样拥堵的大城市,我们在安徽绩溪之类的小城市也看到过它的身影。
更能说明它存在感的还是其它品牌的反应。在淘宝搜索“小牛 N1”,你可以找到超过 1500 个上架商品。当中不少店家卖的并不是小牛,加上这个词不过是为了吸引对小牛感兴趣的买家。
今年 8 月 26 日,中国电动车市场占有率最大的雅迪召开了一场发布会。这家年销量 400 万的香港上市公司在会上谈的东西很难不让你联想到小牛:松下的锂电池,手机应用看电动车位置的新功能,主打电动车爱好者人群……
开始交货不过一年时间,小牛已经影响到了不少电动车品牌。
过去两年,以互联网公司的姿态试图改变你出行方式的公司有不少
2014 - 2015 年,大概有十多家科技公司推出骑行类的产品。他们大多想把一些国外流行的骑行方式引入中国。
小牛的制造方牛电科技想带来的东西是高性能的电动踏板摩托车。
踏板摩托车(Scooter)不新,1950 年代就在欧美火了起来。那时候二战已经结束、冷战还比较温和,核战争阴影尚未遮蔽全球。
1953 年上映的《罗马假日》,奥黛莉·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骑着意大利黄蜂(Vespa)穿梭于罗马城,让观众爱上了这种男女皆宜的轻便小车。美国诗人、记者 Harry Roskolenko 甚至有一本诗集叫 Poet On A Scooter。
只不过,欧美流行的踏板摩托车都用汽油,现在小牛做的是电动。
相对于你在街头常看到的电动车,小牛有不少改进。从外观细节来看,它的车身也更精致一些,不太看得出组装缝隙。而核心的电机和电池也分别找了博世和松下合作,续航最多可以达到 100 公里。
一些影响行车的配件也有所调整,小牛用的是摩托车常用的电子刹车,而不是电动车常见的拉线刹车。后者常见于自行车设计。
不可避免地,这个公司也用到了许多“智能”技术,可以看电量的液晶仪表盘、事后追回的 GPS 定位,甚至可以呼叫客服。
类似这样在不同领域拿出精致产品的创业公司有好几家。
2014 年 10 月,已经把自己创办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久邦数码(3G 门户、Go Launcher)带去纳斯达克的张向东(微博)宣布离职,拿了 1500 万美元 A 轮投资去做一个城市自行车项目。
这位挺有名的骑行爱好者希望改变一提到买好车就买山地车、公路车的认知,做一系列适合城市日常骑行的自行车,然后通过互联网销售。
2015 年发布产品的轻客自行车,也拿了清华系两轮总计 1.9 亿元的融资,想把原来在汽车上使用的助力技术,用在自行车上。
其它加入进来的,有云马、Begin ONE 等创业公司,也有百度、乐视这样以“人工智能”或“生态”旗号的上市公司。
这些公司的产品无一例外都在谈更好的设计、都能和智能手机连接、用上 GPS、记速器之类的传感器。
但一年下来,控制中国自行车市场的几个台湾大厂既没有转向推城市自行车产品、也没有带来混合动力或人工智能的新设计。
小牛是唯一一个让传统大厂发生改变的新公司。
一开始,小牛也拉起了互联网公司的阵势
2015 年 4 月,离产品发布还有两个月,时任牛电科技的 CEO 李一男已经开始了很互联网式的产品预热——接受腾讯科技的专访,介绍来自华为、小米、Frog Design 和本田的豪华创始团队。
期间,李一男说自己“会采用互联网销售的方式。而在营销方面,目前并没有做广告的任何打算。”
如果你也觉得这思路和小米早期如出一辙,那么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找了小米早期做市场的张一博来负责小牛的营销和品牌。
等到 2015 年 6 月的发布会,牛电科技也搭了深色背景的讲台,投上极简设计的 PPT,让 CEO 上台演讲。这种追随苹果公司的产品发布方式,在 2011 年经小米复刻并大获成功之后,成了国内科技公司的常态。
发布会后,小牛上京东众筹,这几乎是中国所有新兴智能硬件公司的首选营销渠道。
你从小牛官网上的用词也能看出它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线下加盟店网点叫“O2O 体验店”、出一个低配车型叫“青春版”——这个词曾随着 7 位小米创始人模仿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海报而红极一时。
但真正让小牛火起来的,还是那些最传统的东西
京东众筹之后,牛电科技的互联网经营方式并没有进一步的效果。
如果去看很多人购物前会去搜索的百度,尽管这家公司买了“小龟王”、“绿佳”、“绿源”等多个电动车相关的关键字,但它的搜索量在今年以来也没有太大增长,你看不到社会化传播成功的迹象。
线上论坛人气也不高,一周内新帖数量一只手就能数完。
小牛最近一年的百度指数,除了发布会之外,提及量都没怎么增长。
但最后小牛靠那些最传统的东西,吸引到了你走几条街就能看到的电车行。
陈谷所在的车行已经卖了一年小牛了。他们在小牛去年 6 月的发布会后知道了这个品牌,然后车行就打电话加盟,成为了小牛的官方维修店。
加盟为维修店除了可以赚维修费之外,也会从官方获得一些销售配额。目前每个月大概 10-20 辆。
“小牛经常会缺货,但只要有现货的时候,货都会走得很快。”陈谷说,他们情况最好的一个月进了 40 多台小牛,两周就卖完了,当中一半的人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牌子。
谈及为什么卖得好,陈谷这么评论道:“我不觉得他们哪方面的功能特别突出。外观设计是大众比较喜欢的但不特殊。松下的锂电池,你买了电动车之后去线下店也是能改装的……但从来没有一个电动车厂把更好的设计、电池、智能定位、保险所有这些更好的功能都做到一块去。因为这是很花钱的,也很容易有很多问题。”
它还有不少缺点,比如第一代 40 公斤重。赶上电没了,力气小点的姑娘基本没法把它推上马路牙。
而原本理想的呼叫维修功能,在微博上看到的许多评论是出了问题等不到修理。
但它在各方面也都比同价产品好上那么一些。
在《好奇心日报》当面和电话接触的全国 30 多家维修店和 O2O 店中,加价卖小牛很普遍。
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在贵州海南等地,店主一般会从小牛官方进货,然后加价几百元售卖出去,最高的可以加到 1000 元。
另一家位于杭州市江干区的电动车店,投入就更大了。店主戚先生告诉《好奇心日报》他们去年 10 月开始成为小牛的 O2O 体验店,每个月能卖掉 200 多台小牛电动车,占了店里总体电动车销量的四分之一。
这样的“O2O 体验店”,小牛官网在全国范围内列出 997 家,而且还在增长中。可能是询问的人太多,小牛拿掉了原本网上挂着的商务洽谈电话,换上一个申请页面。想加盟的店铺需要填上自己的店铺信息和工商注册信息。
小牛自己也开始了调整。根据一家加盟店透露的信息。几周前,小牛在北京也开始有了总代理。
“现在有了两款产品,小牛正在计划进行更多的广告投放。”在不久前的采访中,牛电科技的 COO 李彦对《好奇心日报》表示公司广告也会有些变化。他说这是因为车分布太散,路上还不能经常看到小牛,靠口碑营销太难了。
禁摩二十多年后,电动车已经填上了市场的空缺
小牛只是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电动车进化的最新一步。
在 1985 年开始,北京开始停止发放京 A 的摩托车牌照,成为全国第一个“禁摩”的城市。自此之后,全国各个城市陆续拉开了禁止摩托车上牌和进入城市的序幕。
到 1990 年代末,摩托车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基本很难上牌。
广州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这个曾经是国内最多摩托车穿行的城市,从 1991 年 10 月起,每个月能发放的私人两轮摩托车牌照就限定在 500 副,1998 年,市区全面停止摩托车号牌,摩托车只能在广州市郊区上牌。
尽管到 2007 年广州才全面禁止摩托车在市区行驶,但到 1990 年代末,摩托车的发展已经被掐死。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
但汽车和公共交通并不能完全满足通勤需求,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买得起汽车,禁摩之后,普通人对两轮代步工具的需求并没有减少,而是转移到两轮电动车上了。
我们现在最常见的两轮电动车品牌,如爱玛、绿源、新日、雅迪,都是在禁摩令推行的 1990 年代末,2000 年代初诞生的。
对于经常在城市里穿行的人们来说,电动车的确是比自行车更好的选择, 它更省力,不用让你出汗、不用烧燃油更省钱,也不会被罚款。
到 2015 年,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两轮电动车市场。根据雅迪招股书所引用的市场调研数据,目前国内两轮电动车销量已经达到了 8350 万台,年销量达到 3000 万台,保有量占了全球的 85%,总体销量占了全球的 84%。
早期的两轮电动车都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看上去臃肿而花哨。车尾的挡泥板上,还有各式各样的车行名字和广告,而骑车的人们也不在乎。
一方面,它们用的电池也都是老的铅酸电池,很重而且续航也很差,更糟糕的是,这些车因为性能和质量,可能一两年就要报废,虽然电动,但并不环保。
每天在北京的写字楼下,不少送餐员和快递员还在使用这种类型的车辆。比起车子样式和车身广告,他们对车子的价格更敏感。
2010 年起,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一些小工厂开始仿制欧洲的踏板摩托车,把汽油发动机换成了电机和电池。围绕这些名为大龟王、小龟王的电动两轮车甚至形成了一套定制产业。
在我们走访的线下店里,以“电车联盟”、“快车联盟”为名的山寨品牌至今还在售卖着这些复古造型的踏板电动车。
而小牛是在这个基础上,赶上了关键技术的进步——锂电池。
在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的推动下,锂电池性能提升的同时价格也在持续下降。目前,小牛还有其它新推出的中高端两轮电动车,都开始像特斯拉 Model S 一样,采用松下的 18650 三元锂电池。这是兼顾续航和车身体积的基础。
更好的设计、更好的性能,定价三五千的小牛满足了人们对更好的电动车的需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牛可以赚到钱。李彦说一年下来,小牛已经卖了 10 万辆。但牛电科技现在还在烧钱中。
“小牛的价格能覆盖物料成本,仅仅算车子是赚钱的。但是整个公司还是在烧钱,烧得挺多的。”
随着更多传统厂商反应过来,竞争也会更激烈。
问及以后会卖什么,几位卖了几年车的店长都说自己也不知道。
不过用陈谷的话说,“我觉得小牛未来的竞争是很激烈的,现在,其他车厂车也开始说自己用哪家的电机。但无论小牛这个产品以后在不在,它也是我卖过的比较好的,有推进市场意义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