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大地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孕育着许多文化艺术,其中最具代表中原传统的8种非遗文化,值得品鉴与赏析!
1、板头曲
板头曲是一种独特的汉族弦索乐,为中州古曲,用古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配以月琴、京胡、二胡、洞箫、八角鼓等,是中华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经典。因主要用于河南曲子正式演唱之前,故称河南曲子板头曲。
河南板头曲起源宋朝,被称为是中国民族音乐之宗,是河南乃至全国的稀有乐种。2006年,板头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大铜器
大铜器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艺术之珍品,是北方地区传统打击乐种的典型代表,是世界上最响亮的打击乐器和乐器最多的打击乐种。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平县,辐射等周边地区。
大铜器始于三国时代军中,此后民间流传,多用于求神、祭天、节日庆典等大型活动仪式,是群众参与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也是一种独具风格的闹年器乐。
3、中州筝派
中州筝派是一件河南省艺术研究院保存的民间音乐类遗产。河南筝曲的形成与河南豫剧、河南大调曲子、河南曲剧等民间戏曲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密切相关。
地处中原的河南,有着浓厚的民间传统文化。弦索在明清时代在汴梁流行的小曲相互融合,清代发展成为大调曲,用弦索伴奏、合奏的形式也随之沿传,河南古筝传统文化艺术延续流传至今。
4、司马懿得胜鼓
司马懿得胜鼓流传河南温县的民间打击乐,其艺术风格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粗犷豪放,具有感召力量。为三国时期军事家司马懿所创,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价值。
司马懿得胜鼓作为民间传统习俗文化,千百年来,通过文化积淀,逐步传承和发展,已成为民众参加节庆、庆典、庙会等传统节日文化娱乐时的项目。
5、超化吹歌
超化吹歌队以管子为主奏乐器,辅以笙、笛、萧、韵鼓、大铙、碰铃等乐器,堪称中国古代的交响乐。据记载,超化吹歌大约起源于北朝,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组合的宫廷音乐。
超化吹歌起源于4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兴盛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宫廷,千年来演奏者以口述传承,已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6、唢呐
唢呐又名喇叭,是广泛流传民间乐器,其音色明亮,音量大。在民间的吹歌会和地方戏曲、歌舞的伴奏中应用。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祭,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
最初流行于波斯,在金元时代传到中国。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2006年,唢呐艺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开封盘鼓
开封盘鼓又名大鼓,是河南开封特有的一种民间鼓乐表演艺术。鼓队灵活调整,规模大小不一,在令旗的指挥下,队员击打挎在身前的铜器,在盛大的节日里,一般在街头、广场、公司开业等演出。
开封盘鼓气势宏大,远听象惊雷,近听如万炮轰鸣,有排山倒海之势;不论在音乐性上,还是在舞蹈性上,都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正是开封盘鼓艺术魅力之所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久盛不衰。
8、信阳民歌
信阳素称河南的歌舞之乡,在汉族民间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丰厚内涵,在风格上不同于河南北部其他地区。其原生状态的民歌、民舞在被收存保护的过程中又有所变化。
信阳民歌作为中原文化中独特一类,豫韵楚风融于一体,其源于何时,至今已无法考证。由于文化娱乐活动逐步丰富,唱民歌已经很难再现。
以上8种中原非遗文化,仅仅是河南非遗文化中的一角,中原文化底蕴与深度可见一斑。
喜欢的朋友,请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