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4+N”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系列解读之二

——《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系列解读之二

何为“1+4+N”

  按照“国际门户+省级门户+区域枢纽”的思路,“1”为成都国际门户枢纽,“4”即在川南、攀西、川东北地区布设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N”是建设一批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1+4+N”体系

  包含集群、城市、港站三个元素,集群是指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打造成渝地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集群,集群由多个城市组成,每个城市又各有一批港站

  “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这一目标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中,只有短短100余字,但《实施意见》起草组人士却将其单独列出来进行解读。

  “字数虽短,但信息量很大。”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先科说,《实施意见》事实上是对全省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进行了重塑。

如何布局?确定多层级的“1+4+N”体系

  这段“简短而不简单”的《实施意见》原文是:“强化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打造泸州-宜宾、万州-达州-开州、攀枝花、广元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南充-遂宁-广安、内江-自贡、绵阳、乐山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枢纽港站一体化规划建设。”

  从文字来看,四川省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包括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等不同层次。韩先科说,对标成渝“一轴两翼”区域空间布局和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格局,四川省明确,按照“国际门户+省级门户+区域枢纽”三位一体的思路,打造“1+4+N”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1”为成都国际门户枢纽。主要是突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国际铁路港等重要枢纽港站,构建以全球性航空枢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以铁路客运、铁路货运、国家物流枢纽体系等为支撑的国际门户枢纽集群,与重庆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形成西部地区联通全球的主引擎。

  “4”即在川南、攀西、川东北地区布设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泸州-宜宾主要联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形成四川南下实现铁海联运的门户;万州-达州-开州主要发挥成渝地区东出北上枢纽作用,是四川东向开辟铁水联运新通道的门户;攀枝花主要发挥联动滇中、畅通中缅通道功能;广元发挥北向门户和中欧班列集结功能,是四川联系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门户。

  “N”就是强化次级支撑,建设一批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的交通中转、集疏能力。

如何重塑?构建起合理完善的枢纽体系

  韩先科介绍,相对于以前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1+4+N”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体现出三大变化。

  体系更加健全。“1+4+N”包含集群、城市、港站三个元素。集群是指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打造成渝地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与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并肩,面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集群由多个城市组成,城市之间相互协作联动,形成组合拳。每个城市又各有一批港站,比如成都着力构建以两个国际机场、一个国际铁路港为龙头的枢纽体系。

  定位更加精准。各城市在体系中扮演什么角色、分别承担什么职能,都给出了明确的标定。比如,成都要突出国际门户功能,引领西部融入国际供应链,参与国际分工和高端要素配置;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则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形成支撑四川“四向开放”的门户。

  布局更加合理。新的枢纽体系把广元、万达开地区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四川省也在积极争取将这两个新的“全国性枢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弥补四川省川东北方向没有门户枢纽的缺陷,可更有力支撑北上、东出的开放发展。

  枢纽体系的重塑,源于四川在国家战略中所占“分量”发生了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要推动成渝地区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枢纽是产业聚集发展的主引擎。”韩先科强调,必须构建起合理完善的枢纽体系,才能更好地助推成渝地区发展。

  据介绍,“十四五”规划对综合交通枢纽进行了专题规划研究,将着力打造一批集多种方式于一体,能实现客运立体换乘、货物无缝衔接的综合枢纽。对全省“N”个区域节点来说,抓住机遇进行布局,可将枢纽建设与城市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做出亮点和特色。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15712823770

邮箱: 182078118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