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北京将打造绿色出行生活圈
◆新增1万辆公共自行车,保障路权
绿色出行是缓解道路拥堵的良策,然而在实施中却遇到不少问题。市人大代表宋慰祖说:“今年北京的公共自行车要增加一万辆,这是一件好事,但是,目前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不太高,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卡使用。”宋慰祖建议,在社区和机关单位推广公共自行车,让办卡变得方便和常态化。
市人大代表陈生反映了类似问题,他说:“公共自行车的换车取车点,分布在各个城区,不太均匀,像东城覆盖比较多,而有的城区覆盖比较少,希望市政府能够统一规划,在一些大的交通枢纽多增加公共自行车。”
据了解,北京市公共自行车达到5万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功能是连接社区与地铁车站、公交枢纽站。市交通委环堵处副处长周天介绍,我市公共自行车使用强度较大,每辆车每天能够经过4次周转,粗略计算,全市5万辆公共自行车每天承载20万次出行,再加上第一个小时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效果较好。
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步行、自行车系统整治工程已经全面铺开,其中一大亮点就是铺设彩色自行车道,但现实问题是乱停车。对此,多位市人大代表提出应该保障自行车路权,建议划分机动车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中间要用金属栏杆进行物理隔离,严禁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保障非机动车道的通畅和骑车人的安全。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主任程世东表示,乱停车挡住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导致逻辑上和实际行走过程中的不连续。他说:“我们在做彩色自行车道的同时,要加强停车执法,保障安全。”
◆公交优先,连续成网
长期以来,北京市紧紧抓住公交优先战略。然而在早晚高峰时段,无论是公交司机,还是普通乘客都遇到了一些“堵心”的事。
市人大代表刘美莲是127路的一名公交司机,她每天都在和平里到北京站之间往返,途中经过美术馆、交道口、宽街、地坛等地。她说,“经常会遇到一些私家车占用公交道行使的情况。”按照车队预定时间,这段路程只需要40分钟,可一旦遇到公交车道被其他社会车辆占用,行驶时间就会超过一个小时,乘客也经常抱怨。
刘美莲建议,调用公交车上的车载记录仪,记录车辆占用公交道的违章情况。另外,她还建议公交专用道使用不分时、不分路段,让公交出行变得更快捷。
对于乘客来说,长时间等待公交车到站的滋味不好受。市人大代表廖晓钟建议,实施公交电子车牌,实时提供公交车到站信息,提高运营效率,方便市民出行。
人大代表还带来了市民的心声,建议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居民区、机关单位、学校等地增设公交停靠点,科学设置公交车站和运行时间,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困扰。
对于人大代表反映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市交通委环堵处副处长周天表示,需要继续做好精细化工作。一方面,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另一方面,开拓多种途径,比如,针对居民小区的公交线路,做一些6米或8米左右的单机车,车身条件符合社区道路通行,畅通道路微循环。另外,也可以用公共自行车进行接驳。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主任程世东说:“发展公共交通是治堵的根本,城市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老百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他表示,北京市在推出公交低票价,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的基础上,要继续挖掘公交潜力,将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
◆打造15分钟绿色出行生活圈
“十三五”期间,我市公交、地铁、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比例将达到75%,小汽车出行比例从目前的30%下降到25%,构建15分钟绿色出行生活圈。
市交通委环堵处副处长周天介绍,“15分钟绿色出行生活圈”这一概念与通勤出行有所区别,主要是为社区服务。未来五年,一公里范围内主要依靠步行,三公里内主要依靠自行车,五公里内主要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多管齐下,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在公共交通建设方面,未来五年将达到两个“一千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一千公里,公交专用道里程达到一千公里。轨道交通出行分担率占公共交通的60%以上,中心城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5%。市交通委环堵处副处长周天说:“就是要通过提高基础设施能力,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为大家创造更好的出行条件,倡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这样的绿色方式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