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亮 |
傅希 |
李康 |
杨相来 |
晋宁县委书记张之亮:
“12345”思路促晋宁发展新飞跃
“晋宁县委全会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精神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的工作要求,引领新的实践,创造新的业绩。”晋宁县委书记张之亮在访谈时介绍,为迅速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晋宁于元旦召开了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认真总结“十二五”以来的各项工作,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蓝图,研究部署今年工作。
晋宁“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为“12345”,晋宁将围绕这个思路进行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即围绕一个目标: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两轮驱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县;明确三大定位:打造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高原湖滨生态园林城市和昆明特色工业发展重点区域;建设四个晋宁:幸福晋宁、活力晋宁、美丽晋宁、法治晋宁;实施五大战略:工业强县、文旅兴县、生态立县、依法治县、富民稳县。
“我们始终把培育和壮大产业作为应对当前挑战、着眼长远发展的重要抓手。做特一产,着力在‘特色’上做文章;做优二产,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做活三产,重点打造‘古滇’‘郑和’文化品牌,同时充分利用双河、夕阳等地生态优势。”张之亮表示,晋宁会从这三个方面谋划接下来的稳增长工作。
在生态建设方面,晋宁将继续狠抓滇池治理,巩固8条入滇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控制面源污染,持续改善入湖河道水质。大力推进柴河等3个水源区综合整治工程,不断改善以滇池流域为主的水环境质量。加强环湖生态建设,抓好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在滇池面山开展覆土植被生态修复,实施环湖生态建设工程。
同时,晋宁在民生方面将继续统筹抓好脱贫攻坚及群众就业、看病、社保等民生热点问题。做好县博物馆建设及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巩固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全力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完成晋城“幸福里”回迁安置区建设,最大程度维护搬迁群众的利益,实现和谐发展。
实现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2016年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的建设是根本保障。晋宁将进一步深化“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落实晋宁提出的懂政治、懂纪律、懂业务、懂规矩的“四懂”要求,在全县进一步形成“在职在位拼命干、调离退休不遗憾”的干事创业氛围。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反对“四风”,进一步深化“挂包帮、转走访”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晋宁县将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在新起点上,晋宁县将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建设,突出民生改善,塑造晋宁全新对外形象。同时,晋宁以“绿色经济”为基础,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推晋宁发展新飞跃。
记者江雨珂 通讯员张卿报道
富民县委书记李康:
六举措实打实同步奔小康
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是一次明确思路和方向的会议,结合市委提出的“当龙头、促跨越、上水平、奔小康、惠民生”总要求,富民县要正视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差距,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争先进位、主动作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左右,到2020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在“十三五”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富民县委书记李康表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握时代主题,凝聚跨越共识,汇聚发展力量,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牢固树立“工业首位”意识,加快钛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及“非烟轻工业”等支柱产业的提质改造;围绕打造“百亿元工业园区”建设目标,加大园区开发建设力度,确保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
坚持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城依水建、水在城中、景城相融”的理念,坚持规划引领辅城新区建设,构筑完善“一核、四轴、十片区”的城市组团布局。实施各类水利工程3000件,确保水利投资全年达1.5亿元以上;做强特色集镇,争取实现撤县设市,努力建成昆明主城人口、产业转移的承载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服务主城发展区。
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构筑宜人宜居卫星城。加快生态修复,继续全力推进武昆高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绿化工作五年规划,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大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到2020年,空气质量率、森林覆盖率等生态指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开放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与动力。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市级试点工作,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全力推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领域的有序开放,培育新的增长极。
坚持共享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认知。引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增量扩优,提升办学,办医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信访积案包案化解制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2017年完成建档立卡的2个贫困村、1161个贫困人口减贫、脱贫。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最好的蓝图,需要最强的执行力。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为富民县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坚定了信心。富民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在与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奋力谱写“中国梦”的富民新篇章。
记者田潇波报道
宜良县委书记傅希:
不断充实昆明功能拓展区内涵
“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具体行动中,宜良首先要在全市的战略布局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定位,明确宜良发展的目标、措施和路径。”宜良县委书记傅希一语中的。
做大做强“三区一基地”
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优化城市发展格局的要求,宜良将紧紧抓住昆明主城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将向周边县区疏解功能、转移产业、分流人口的重大机遇。利用宜良与昆明主城分属不同流域,且水资源充沛、环境容量大等优势,围绕宜良新型产业培育和城市发展方向,有序承接昆明主城人口和产业转移,不断充实昆明主城功能拓展区的内涵。具体而言,就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做大总量与转型升级并重,依托昆明主城,凸显自然禀赋,挖掘县域比较优势,找准产业发展定位,突出区位优势和宜居特色,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工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突破,一二三产业高效联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努力把宜良打造成为昆明主城新型工业拓展区、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拓展区、都市特色农业拓展区、云南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和“山水田园之城、休闲宜居之城、和谐幸福之城”,不断丰富“花乡水城·宜居宜良”的内涵,力争与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实现跨越发展的节点上,宜良将秉承开放的理念,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内外联动、抱团发展。树立融入昆明都市经济圈谋求发展的意识,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构建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区域发展格局。
全力以赴发展大健康产业
在“三区一基地”的打造中,宜良县在发展大健康产业方面优势明显。
宜良县海拔适中、地势立体、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水域总量大、覆盖面广,温泉地热资源在滇中地区乃至全省独树一帜;遍布于县内众多的古寺庙、古桥梁、古驿道等名胜古迹,聚集于民间众多的诗词、书画协会和各类文艺演出团体,彰显了宜良厚重的历史和人文资源;宜良农业基础好,生态农副产品丰富,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农业与二产、三产融合优势明显;宜良还有一大批服务一流、在昆明市都享有较好声誉的家政、餐饮等三产从业人员,为宜良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宜良有滇中地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要地方传统节会——旅游文化花街节,另外,宜良还可以利用新落成的县体育场馆,打造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利用县内特有的地形地貌,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发展水上运动等康体项目。这些资源优势聚合程度高,非常有利于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生态旅游产业,满足大企业投资、大项目落地的需求,满足消费时代、旅游时代下人们对以绿色健康、民俗风情为主的小城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生活的追求。
在刚召开的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宜良明确提出立足昆明主城近郊的地缘优势和自在天成的农业多样性业态,构造身心休憩之地、生态宜居之所、美食品鉴之乡三大功能。发展城乡相融、农旅相生的快旅慢游周末经济新业态,并加快谋划发展以休闲、饮食、康体、养老养生四大业态为主体的大健康产业,将宜良打造成为昆明主城的“周末花园”和“颐养胜地”的战略构想。
记者杨雪煌报道
嵩明县委书记杨相来:
坚持七步走 建宜居宜业新辅城
“十二五”时期是嵩明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关键五年。五年时间,嵩明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全面提升,为实现“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的五年,嵩明将切实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走好“打基础、强产业、进位次、重生态、惠民生、奔小康”七个步伐,主动融入昆明大都市,建设宜居宜业新辅城,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创新产业促经济提质增效
就2016年来说,嵩明将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力确保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嵩明县委书记杨相来说:“今后发展还是要坚持‘工业首位’不动摇,按照‘一园多片’的发展思路,坚持产业强县,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以杨林经开区为引领,突出要素保障,整合各方资源,持续优化工业存量、培育工业增量、壮大工业总量。带动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加大职教园区、物流园区和文化旅游园区的开发建设力度,增强其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加快农产品贸易物流、生物产业、花卉产业、精深加工等“七大片区”建设,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园区辐射带动作用。
要不断增强嵩明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要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嵩明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新优势、再添新活力。
杨相来表示,要让民众富起来,就要全面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坚持协调发展。围绕“一主五新”城市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城乡规划布局,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宜居城乡优美环境,增强区域发展承载力和群众归属感,加快形成城乡优势互补、齐头并进、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汇聚生态发展新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直是嵩明生态建设的发展理念,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上,不断提升城乡园林绿化水平,持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底线,提升绿色宜居水平,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嵩明”。
好的环境才有好的发展。嵩明始终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促进,“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市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打造宜商宜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嵩明的开放水平和区域竞争力。
“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卫生、文化资源增量提质。”杨相来说,要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办一批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在依法治县的问题上,嵩明一直深入推进法治嵩明、平安嵩明建设,深化纪检监察政法信访部门解决群众诉求“四级联动”工作,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改革发展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团结和谐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记者安福燕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