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央视新闻客户端
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 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院士:风云二号原来有九颗计划,就等于说这个风云二号最后一颗星还没到发射的时候,风云四号就上去了。那风云二号这一颗星(H星),我们在用的过程中,就可以超额考虑原来的规划需要。不仅仅解决亚太地区的问题,一带一路问题,为全世界人民服务。
正是为了实现更高效、服务更广的目标,此次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对入轨后的定点位置向西部进行了调整,由原计划的东经86.5度调整到了东经79度,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洋和大多数非洲国家,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来自中国的气象服务。
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 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院士:这样的话在全世界组织空间,各国卫星的分布情况就比较更趋于合理。卫星比较疏的地方,比如中亚地区,它就可以多少集中一些。从全球角度来讲,也是我们国家应当能做到的事情。
风云二号:服务国民经济三十年
从1986年启动研制,到H星发射收官,风云二号系列气象卫星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作为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这三十年里,从提供简单的气象预报,到回传及时有效的防灾减灾信息,风云二号为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气象卫星最基础的应用就是对于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观测和预报。30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以及“多星在轨、统筹运行”的轨道布局,风云二号如今已经可以实现最高每六分钟一次的加密观测,对台风的登陆位置和路径都可以进行准确的预报。
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 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院士:没有卫星的时候,几乎台风都快上岸了才能报出来。那有了气象卫星以后,起码三天五天以前,甚至有的还能更早一点,就把动向报出来。这样对这个防止台风对地面经济损失都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