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改践行者:解读国家政策下的中国城市足球联赛

新浪体育讯 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今天,8月8日“全民健身日”,“足改方案”通过后的第530天,中国足球在顶层设计上出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在落地执行上仍较为滞缓。但有这样一股社会足球力量已经冲破旧制度的窠臼,在530天里迅速成长壮大,成为突破“足改”难点的一把尖刀,无情地撕裂着旧有秩序。中国城市足球联赛,注定会是“足改方案”的一块鲜活样板,因为她早已走在了改革的前沿。
解放思想,尊重规律
“足改方案”指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尊重规律……中国足球实现全面发展。
毛主席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社会需要新鲜事物来取代腐朽的东西。中国城市足球联赛的出现,是继1992年“红山口会议”后,第二次足球的思想解放。将打造全国最高水准的民间足球联赛作为明确目标,中国城市足球联赛网罗民间优秀的足球选手,组织赛制正规且严苛的联赛,组建专业而独立的裁判公司,在解放思想创新的同时,尊重足球发展规律。
认真调研,完善赛事
“足改方案”指出:完善竞赛结构,扩大竞赛规模……逐步形成赛制稳定、等级分明、衔接有序、遍及城乡的竞赛格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城市足球联赛从2012年开始调研、准备,2015年创立,不玩套路,不搞情怀,踏踏实实做事。2016赛季,城市足球联赛扩军64支球队,覆盖23个省市直辖市,累计场次230余场,影响人数2.3亿人。
以人为本,踢出未来
“足改方案”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足球加快发展,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虽然精英们至死也不愿意承认。几十年世界杯的惨淡经历告诉我们,指望职业联赛实现“足球梦”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未来要靠社会足球,靠草根阶层。中国城市足球联赛以人为本,以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各级别联赛,让喜爱足球的人都参与进来。
选拔人才,创造历史
“足改方案”指出:通过社会足球人口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为职业足球发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和人才基础。
中国足球水很深,职业足球更是“重灾区”,自诩为精英的人把中国足球玩成一潭死水。中国城市足球联赛自创立之日起,就紧随国家政策的脚步,打造可以覆盖全国、全民的足球赛事,挖掘足球人才的宝藏。16强淘汰赛阶段,央视体育进行直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为中国足球注入一股清流。
打造赛事IP,星火燎原
“足改方案”指出:通过打造赛事品牌、开发足球附属产品、培育足球服务市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签约央视体育直播之前,中国城市足球联赛默默地做着扎实的工作——集结了全国80余支业余球队,并结合直播平台(Hao球TV),赛事数据分析工具(Hao球数据、Hao球裁判)、裁判公司(北京裁教通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同打造足球生态闭环。而此次联赛与央视的联手,标志着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业余足球赛事IP基本建立,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