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印度总理留下深刻印象 李克强在《经济学人》上写了啥?

给印度总理留下深刻印象 李克强在《经济学人》上写了啥? “我刚刚看到您在《经济学人》年终特刊发表文章谈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21日,在马来西亚出席东盟系列峰会期间,印度总理莫迪曾对李克强如是说。 11月21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吉隆坡下榻

 给印度总理留下深刻印象
李克强在《经济学人》上写了啥?

   

      “我刚刚看到您在《经济学人》年终特刊发表文章谈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21日,在马来西亚出席东盟系列峰会期间,印度总理莫迪曾对李克强如是说。

11月21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吉隆坡下榻饭店会见印度总理莫迪。

    莫迪所说的这篇文章是李克强为《经济学人》年刊《世界2016》撰写的《中国经济的蓝图》。与其为国内报刊撰文时数万字篇幅不同,此稿中文译文仅1500余字。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对“国是星期三”(微信号:WednesdayNews)说,李克强此文具有很强针对性,解决的是如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问题,“现在已经到了不只是要适应经济新常态,还要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时期了”。

    “新引擎”:“双创”+“供给侧改革”

    李克强说:“我们将很多政策工具组合成两大经济增长引擎,一个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另一个是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既拉动有效需求,又可以改善民生。”

    如此做的目的是“尽快构建起一个大幅度增加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力的可持续增长新模式”,这是中国政府在经济下行压力中“没有推行量化宽松,也没有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之外的选择。

    推动“双创”是国务院今年的重点工作,为此李克强亲自来到距离中南海10多公里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实地考察,品了品创业大街上著名的香草味卡布奇诺。

    “双创”力图实现的是三大目的:其一是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完整的工业体系提升技术水平并创新盈利模式,增加就业;其二是倒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传统行业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浪潮;其三则是拓展小微企业发展空间。

    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则事关“供给侧改革”,这是高层最近口中的“流行词”。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徐洪才说,如今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是,需求存在但供给不足且质量不高,例如食品安全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因而宏观调控将针对供给侧的结构改革。

    在公共服务领域,李克强近日在为《人民日报》撰文时已提到了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的“路线图”:

    首先是合理区分基本需求与非基本需求,政府主要是保基本、兜底线,非基本需求主要依靠市场来解决。其次要创新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及外商投资参与,使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第三是按照保基本、建机制原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筑牢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如今屡屡见诸于财经报刊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单说就是公私合作的模式,料将得到重用。

    要发动这两大引擎,按李克强的话说,必须依靠的力量是政府持续的简政放权改革,使其“做好宏观经济调控者、公平竞争的有效监督者、改革的推动者”。据悉,为促“政策落地”,国务院新一轮集中督导目前亦在酝酿之中。

    “新指标”:多维数据+民生导向

    熟悉李克强的人都知道,在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时,他喜欢通过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这三个数据此后也受到众多国际机构的认可。

    在为《经济学人》撰文中,李克强将经济运行状况同这三个指标之间关联度的降低称为结构调整的“副产品”:“中国经济从‘求快求大’到‘求优求精’的转变是一件好事,不然我要开始担心各项改革措施是否真的取得成效了”。

    实际上,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新增银行贷款仍是有效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状况的指标,只是已不足以全面反映出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调整的全貌:

    一方面,服务业已占到中国GDP的一半,“实现对制造业的反超且升势不减”;另一方面,高科技产业的增长与高耗能产业的过剩都会降低工业用电量。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交通运输的分散化也会影响到指标对经济的影响效力。

    取代老指标,李克强给出的方案是未来将“更加关注社会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他同时引用了每天新增注册企业数、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中国公民出境游的数字及增长幅度等几个数据。

李克强马来西亚谈“双创” 

    徐洪才认为,就业情况、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三个新变量体现的是政府更加侧重于民生,也是将经济增长单纯看中数量向关注质量和效率全方位发展的理念转变,这或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的一大政策导向。

    “新步伐”:服务业领域进一步开放

    在对外经济方面,李克强承诺:“中国将更大程度融入世界经济,在更多领域放宽外资准入,其中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也会进一步扩大”。

    此前,“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已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甚至被称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改革重头戏”。

    中国在服务业开放上的顾虑曾经来自于自身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以及部分产业存在敏感性,如今,高层既已定调,上海自贸区也已走上先行先试的道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应不会“只闻楼梯响”。

    有专家表示,未来,自贸区合作将是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平台。此前,中韩自贸区的谈判已达成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模式开展服务业合作,这被称作中国服务业开放的较高标准。未来,中国面向欧洲市场的服务业开放或许更加值得期待。

    资料:国务院领导人喜欢哪些外国媒体?

    “国是星期三”(微信号:WednesdayNews)统计,自出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已多次为外国媒体撰稿,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出访前为所在地媒体撰稿,如本月前往马来西亚出席东盟系列峰会前夕,《南洋商报》、《星洲日报》、《新海峡时报》、《星报》等马来西亚主流媒体就曾刊登李克强的署名文章《历史的航道、崭新的坐标、扬起的风帆》。

    另一类则是为外国知名媒体撰写针对性稿件,话题一般围绕中国经济政策,除了为《经济学人》撰稿外,李克强还曾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强调坚持改革和制度创新,时间点恰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议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两个月。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15712823770

邮箱: 182078118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