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体育局联手体育广播 打造全民健身朋友圈
深冬,北京最高气温只有1度,家住八里庄的耿阿姨穿上鲜艳的外衣、带上时髦的帽子、兜里揣上一个小收音机,准备开始她每天的徒步锻炼。像耿阿姨一样,每天有近30万人次收听北京市体育局与北京体育广播合办的《1025动生活》、《界内界外》、《运动人生》等运动指导类节目,从“听运动”到参与运动,从盲目锻炼到科学健身,运动帮助他们摆脱负面情绪或身体疾病的困扰,他们用自己的真实体验诠释运动的快乐。
从2003年1月到2015年12月,北京市体育局与北京体育广播联手打造的空中运动课堂播出超过1000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空中朋友圈,无论是来自高等学府的运动学专家,还是沙场退役的运动健将,或者名不见经传的运动体验者,在这个朋友圈都会毫无保留地交换着科学运动的各种门道儿。
运动理论不晦涩,专家支招儿小、快、灵
为了让广大的北京市民爱上运动、科学运动,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市体育总会秘书处将多位权威运动学、运动康复学专家推荐给北京体育广播,专家资源、媒体资源、社会资源在这里融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赵之心、奥运冠军申雪赵宏博、竞走奥运冠军王丽萍、“横渡琼州海峡的中国第一人”之称的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健、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院长李相如教授、北京市体育科研所研究员白二宇、极限跑者陈盆滨等专业人士在广播里开办了“运动扫盲班”,与这些专家在研究所或大学课堂上授课不同,他们广播里支的都是简便易行的招儿。
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都加入到运动大军中,由于没有运动基础,他们会在运动健身初期感觉吃力,什么运动量最适合自己?要不要坚持锻炼?这些问题困扰着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有专家在节目中给老年人提供了9字秘笈:“今天我请你吃炸酱面!”此言一出,引得听众在微信中连说“别闹、别闹!”,可仔细听完专家的讲解,大伙不禁连连称“赞”!原来,研究人员根据多年指导锻炼的经验发现,如果人在运动之后能均匀地一口气说出9个字的一句话,不是很轻松也不觉得太费劲,就说明运动量适中。按照专家们的解释,这个巧招儿的背后是复杂的运动理论,因为科学锻炼方法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运动心率计算身体能力的峰值,并且通过长期锻炼保持并提高自己的峰值。有个通用的运动公式是“220-年龄-安静心率=储备心率”,而“储备心率的85%+安静心率”就是锻炼时的中等运动强度的心率上限。如果一位60岁的老人安静心率是70,他的储备心率就是220-60-70=90,90×85%+70=146,那么146就是这位老人的中等运动强度的心率上限。这是一大堆的公式落实在人体感觉上就可以用9个字的气息来感知,无论是天气的变化,还是运动量的增减,9字窍门儿帮助不少人快速地找到了自己的合理运动峰值。
北京体育广播组织听众参加北京马拉松,并对比赛进行现场直播。
向盲目运动说不,记者周记破解误区
根据北京市体育局的数据统计,北京全民健身的人数比例已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50%以上的市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87%的市民将健康排在生活方式的首位。如果问问身边的朋友,微信朋友圈中什么运动最容易被刷屏,答案一定是:跑步。近几年,随着大家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标准的变化,加之社交媒体对跑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跑步的行列,而乔治•西恩和吉姆•菲克斯的一本《跑步圣经》更让跑步成为一种时尚,正如书中所说“跑步就是玩,玩让我们保持年轻,且维持我们对相关事务严肃性的看法。这就是解脱。” 近三年来,北京成为了全国拥有最多跑步团体,最多跑步活动,最高规格马拉松赛事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北京地区市级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就有7项,赛事的增多依然没有解决报名人数增加的问题,如今抢到一个马拉松的名额都是令周围跑友羡慕之事。未来7年,北京市体育总会计划组织100场公园半程马拉松赛,这样算来每年将举行不少于12场。此外还有北京还有成规模的民间跑步赛事33项,而这些数字还未包括每周定期举行的100人以下的俱乐部小型跑步活动。
跑步运动轰轰烈烈,很多市民都有“会走就能跑”的错误认识,对徒步跑步、甚至对马拉松都跃跃欲试,殊不知,马拉松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马拉松赛事上出现的受伤甚至猝死的事件多与盲目跑步有关。为了让听众完整了解跑步运动、完成系统训练,毫无跑步基础的体育广播记者陈妺在北京市体育局推荐的多位专家的带领下,展开了3个月的基础训练,并且以《陈小mo的健身周记》为题制作了首档体育体验类系列广播节目,记录并引领听众循序渐进进入跑步大军。节目中针对跑步的方法、跑步前为什么要做充分的热身、跑步后为什么要拉伸、跑步训练量的调整、跑步运动中是否越快越好、跑步运动容易出现的损伤等存在较多误解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
经过3个月的训练,记者陈妺已经成为听众熟悉的“跑者小mo”、记者圈里唯一一位跑着完成报道的专项记者,2015年她以《奔跑的中国》为题参加全国新闻界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荣获十佳选手称号。和陈妺一起在广播朋友圈中练习跑步的有一位体育广播的忠实老听众“北京五号线”,他是一位50多岁的健身爱好者,经常在节目当中与主持人打卡互动。作为一名徒步达人,他深知盲目跑步的危害,所以一直没有尝试马拉松,而在空中的运动朋友圈中,他通过嘉宾的指导以及记者陈妺的体验式报道,逐渐了解马拉松并且开始练习马拉松。3个月的节目陪伴,也让他终于胸有成竹地参加了北京马拉松并且成功完赛。在体育广播与体育局联手组织的近十场长跑运动讲座及跑步活动中,那些经常收听节目的跑友们总是笑称不曾谋面的主持人为“师傅”,大家在空中朋友圈相识,一起开始跑步训练,在各种徒步、跑步活动中相见,并相约下一次运动的聚会,形成了一个黏着度极高的朋友圈。
2 |
北京体育广播记者陈妺完成奔跑的报道 |
2 |
组织听众参加第三届彩色跑活动 |
相约与冰雪共舞,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读出信封上那个万众期待的城市,备受关注的2022年冬奥会落户北京。在7月31日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赢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这也意味着,北京将成为史上首个同时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此刻,北京欢腾、张家口欢腾,北京-张家口也将在冬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双重机遇下发生诸多变化。
近几年,冬季项目的热度也开始在北京逐步蹿升,体育与北京越发融合,举办冬奥会也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形象,改进城市的体育软硬件水平。北京人对冰雪运动关注度的升温在体育广播的空中朋友圈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2014年12月起,体育广播与市体育局合作制作播出了48期系列节目《与冰雪共舞》,节目中历数北京可以从事冰雪运动的场馆、公园,老北京、新北京喜欢的冰雪项目,节目邀请了现在还在什刹海坚持冬泳的老年人、普通的冰球少年和冰爸冰妈们、第一位被北美冰球职业联盟选中的中国人宋安东等等,这个系列节目不仅展示了北京人对冬季运动的热情,而且为广大的听众提供了“为什么要参与冬季运动、到哪儿参与冰雪运动、如何得到正确的运动指导、冰雪运动给予的生活感悟”等各方面的信息。这些内容或勾起儿时的回忆、或引起人们走上冰雪的冲动,栏目组特意组织的冰上体验活动,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第一次上冰,并由专业教练指导,孩子们通过一个小时的学习已能轻松在冰面滑行。北京体育广播目前正在追踪报道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共同唱响“全民健身迎冬奥、快乐冰雪圆梦想”的主题,同时积极组织策划到延庆、张家口等雪场体验冰雪的活动,届时朋友圈中晒的将是听众们在京津冀各大冰场、滑雪场飞舞的身影,而当大家在冰雪上自如滑行的时候,也正是北京冬奥会在践行3亿人上冰雪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