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者在今年成都马拉松赛上。
四川消息、在四川省的体育产业区域布局中,成都市被打造为龙头发展极。2015年8月,成都市成为国家体育总局的35个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之一。“未来十年,成都的体育产业将有追赶性的发展,并将与成都市的GDP相匹配。”成都市体育局局长谭学军说。
转型升级 探路融合发展
11月7日,“运动成都·定制赛事”成都环线马拉松分段赛以及指压板比赛,在彭州濛阳镇种都蔬菜园区举行,上千名成都市民参与其中,感受一番在田园中运动的乐趣。皮划艇世界冠军赵晓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10米栏冠军尹靖领跑本次马拉松分段赛,引爆跑友热情。作为成都市体育局体育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尝试,这也是“运动成都·定制赛事”今年举办的第七次大型群众健身活动。
“运动成都·定制赛事”,是成都以政府购买服务、完全公益的方式,淡化以往群众赛事注重锦标、成绩,强调参与性和趣味性,因而吸引了大量市民。首次比赛,2015西岭雪山首届春季高山定向趣味徒步赛200个参赛名额,一天报满;2015年“党报读者杯”五人制足球赛以及“亲子足球乐园”活动,持续进行两个月,超过2万人次参与,10万多人关注;此后的锦城湖夜跑、龙泉驿摘桃子、御岭湾SUP桨板冲浪、环城马拉松赛,一项比一项火。参加了环城马拉松的陈先生说:“大家如此踊跃参加’运动成都·定制赛事’,最重要的是组织者有公信力,参赛者能免费参与。”他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体育产业的壮大和发展需要激发全社会力量,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
谭学军认为,“推动体育产业,全民健身活动是突破口之一,而定制赛事将全民健身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确,体育与其他行业关联度高,赛事的聚集效应和关注效应对促进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有极大帮助,因此,成都计划将定制赛事这种全新的办赛方式全面推开,举办更多的市民喜闻乐见,愿意参加的赛事活动。正是转型升级广受欢迎,成都体育产业发展也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蓝图规划 未来会更美好
“截至2014年,成都体育产业的规模接近200亿,但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这个规模要达到1000亿以上。”说到未来,谭学军充满豪情。
实际上,正在编撰中的《成都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为未来十年的成都体育产业描绘出了一副波澜壮阔的美好画卷。按照规划,成都确立将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旅游业作为五大发展重点,到2025年成都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将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1.5%—2%,新创建1到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1到2家体育企业上市,培育和打造1到2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消费支出3项指标居全国前列。同时,还将瞄准国际高端体育产业,引进国际著名体育企业和重大体育项目。
作为国家四大体育产业基地之一,成都正在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要求和国际化体育产业区域中心城市的新目标,着力培育和打造“双核九区一圈”。“双核”即在中心城区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和体育传媒及创意产业;在成都市内选址修建一个最低满足承办亚运会,最高满足奥运会的奥林匹克小镇,这里将是全民健身、高水平体育竞赛以及体育表演相融合的成都新地标。“九区”则是在郊区(市)县打造九个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其中包括都江堰的龙池?虹口山地户外运动集聚区;双流高端体育赛事集聚区;以金马河国际体育城为龙头项目的温江时尚运动体验休闲集聚区;新津水上运动集聚区;锦江、龙泉驿赛车运动集聚区;大邑西岭雪山冰雪运动集聚区等。“一圈”即在郊区(市)县的自然乡村建立环抱中心城区的田园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圈。不仅如此,未来十年,成都市还将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撑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俱乐部的扶持和发展投入,加强装备制造业的研发生产……谭学军说。“成都有后发优势,更高水准的规划,让各方对成都体育产业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