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编织一张“关爱网”
原题: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重建“心灵之家”
1/3平远县“留守儿童之家”揭牌仪式。 资料图片
2/3志愿者和孩子们分享阅读。 资料图片
3/3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就中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约有6000万名留守儿童,占全国儿童人口两成以上。由于缺少来自身边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以及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引导,不少留守儿童都出现性格内向、亲情缺失、心理发展异常等问题,正在成为社会的隐忧,也引起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
日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各地政府、专家与民间组织也纷纷行动起来,帮助留守儿童重建心灵家园。3月4日,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留守儿童之家”正式成立,旨在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心理疏导等服务。在广州,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留守儿童艺术培训基地也于3月16日揭牌,让关注留守儿童的艺术公益活动再上了一个台阶。
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不仅关乎留守儿童的未来,也事关农村地区的长远和谐发展。不过,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经验、人才还是资源,尚有不少空白有待填补。各种社会群体应如何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共同编织一张“关爱网”?以阅读、艺术为主题的公益活动,该如何为留守儿童打开不一样的天空?南方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1.招募“代理家长”,拉近“亲情距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留守儿童正成为越来越庞大的新群体。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全国现在约有2.4亿农民工,以及6000万留守儿童。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就有2400多万。据2013年统计数据,广东留守儿童也达到438万之多。
地处粤东山区的梅州市平远县,就是省内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由于当地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青年在外务工,只有老人留守家里照顾孩子。“全县的留守儿童大概占同龄人中的20%-30%,这也意味着,2万学生中就有差不多6000名留守儿童。”平远县公益义工协会名誉会长凌来泉介绍。
由于远离父母、亲情缺失、监护不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凌来泉告诉记者,由于孩子们的父母都在城里打工,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加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人都有厌学情绪。
据统计,80%的留守儿童都由祖父母隔代监护。然而,几十年的年龄代沟,隔代家长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决定他们很难起到像父母一样的监护效果。“祖父母教育不得法,也容易滋生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们更乐意与电子游戏或社会青年为伍。”凌来泉说。
留守儿童问题正在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视为政府、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县公益义工协会和爱心义工发起下,平远县“留守儿童之家”也在3月4日揭牌成立。
根据计划,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将从今年起,筛选、确定10-30名留守儿童作为服务对象,以学年为单位,利用一系列假期活动,填补孩子们亲情关爱上的空白。整个服务时间计划为3年。凌来泉表示,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重点原为15-16岁的初中生,“但后来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年龄都比实际年龄早熟,处于四到六年级性格成长期的孩子更需要关心。”
“代理家长”是留守儿童之家的一大特色。留守儿童之家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档案经匿名化处理后,将在微信平台发布,供有意担任代理家长的志愿者选择合适的辅导对象。代理家长每周都要与孩子谈心,并引导他们与父母进行沟通。“有时孩子们很难与家人说心里话,代理父母的存在反而能让他们产生新鲜感,更容易拉近距离。”凌来泉说。
平远县县长刘许川也是义工团队的一分子。他告诉记者,每一位代理家长都需要事前培训,“我们的关怀不能是施舍式的,否则会适得其反,关键是要学会与孩子交朋友,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也很重要。”为此,成为代理家长也有一定门槛:代理家长大多要从学历较高的教师与医护人员队伍中进行遴选,以保证他们的辅导质量。
2.用阅读之光“点亮”孩子人生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并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关怀。“人们常常以为,留守儿童的生活都很贫困,其实有的孩子的生活费也是足够的,问题是父母的这些血汗钱,他们要怎么花?”在刘许川县长看来,代理家长最重要的任务,还在于为留守儿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过去我们也为留守儿童组织过不少慰问活动,希望解决其生活困难,但效果不好,没有在心理上对症下药。”
除了谈心,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规范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举办一场专题讲座、组织一项课外兴趣活动、阅读一本好书……都在留守儿童之家每个学期的计划之列。代理父母需要指导留守儿童读书,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填写读书卡,让留守儿童在阅读中陶冶情操。
留守儿童之家的阅读方向以国学经典为主。“阅读主要是帮助他们培养感恩意识,让孩子们明白父母在外谋生不易。”文字感染人心的力量,在留守儿童之家受到充分重视。阅读之余,代理父母还将组织孩子们每个月给父母写一封亲笔信,汇报自己的生活近况。“虽然现在科技发达,写信与通话的心情还是不太一样,有时说话比较浮躁,写信能让孩子内心安静下来。”刘许川说。
在为留守儿童提供阅读服务方面,南方阅读公益基金会的起步最早。从2014年开始,基金会通过在校园和社区建设公益“悦读馆”,开展名家讲座及“悦读会”活动,帮助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技能。目前,基金会已在广州康乐小学、梅州广福学校和友邦小学、潮州新墟中学等地建成了数十家“悦读馆”。
“我们不仅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业,他们课后的精神世界同样需要得到满足。”基金会艺术顾问、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铿表示。南方阅读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钟旭东指出,留守儿童最大的缺失就是“陪伴”,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身边最大的陪伴就是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但要为孩子提供书本,还要引导他们如何读书。当他们形成阅读习惯的时候,内心自然变得更充实。”
留守儿童之家设立了“代理家长”,“悦读馆”里则有“故事妈妈”和“故事爸爸”。志愿者们身体力行,让书本中的故事以真人讲解的形式“活”起来,几乎每位孩子的情绪都能被调动起来,很快进入角色,瞬间爱上这些“爸爸”“妈妈”。“当志愿者离开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舍不得他们走,大家建立起很深的感情。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陈铿说。
“阅读让留守儿童变得更加阳光开朗。”钟旭东表示,除了广州志愿者的参与外,“悦读馆”正在二三线城市培养更多的“故事妈妈”“故事爸爸”,不少当地学校老师与家长也主动参加进来。“我们会尝试用孩子身边的力量来服务孩子,而志愿者本身也能够从中受益。”他补充道。
3.留守儿童不应被艺术“遗忘”
除阅读之外,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正受到社会的日益重视。“留守儿童不应成为被艺术遗忘的角落。”广州市文联名誉主席乔平如此呼吁。他表示,尽管留守儿童不在城市生活,但他们通过探亲等机会,同样渴望参与到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也需要得到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滋养和引导。
“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艺术能给他们带来欢愉,开拓更多的想象空间,起到明显的心理安抚作用。这也是对他们日常情感需求缺乏的一种填补。”陈铿说。
“我们要让留守儿童能摸得着、看得见艺术。”乔平说。自2014年8月以来,不少艺术名家先后深入粤北为留守儿童上艺术课,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去年4月起,中国美协副主席许钦松、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中央美院教授邱振中等20多位书画家,以书法信札的方式给留守儿童写信,送上一份特别的艺术关怀。受到艺术魅力的触动,有的孩子还主动给书画家回信,表达自己学习艺术的兴趣与愿望。
广州市少年宫常务副主任关小蕾指出,除了留守儿童外,随同父母进城就学的“随迁子女”群体,他们的心理状况同样值得人们关注。虽然“随迁子女”能与父母一同生活在城市里,但父母需要为生计奔波,会疏忽对孩子的照顾;这些离乡的孩子,往往也会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压力,缺乏归属感。“其实这些小朋友都很懂事,也渴望自己能够被更多人关注。”她补充道。
“在少年宫课堂上,我们不会给他们贴上‘农民工子弟’的标签,而是努力让他们与我们融为一体。”关小蕾表示。为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少年宫也开展过相关的艺术活动,包括让孩子们参与戏剧游戏,或以拍摄微电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家庭生活。“我们还会让他们通过画笔描绘自己的家乡,毕竟他们进城的时间长了,对家乡的记忆也会变淡,需要重新唤起。”
有时,艺术还能成为密切亲子关系的一道纽带。“留守儿童与父母相处的时光相对很少,美术界可以考虑组织更多亲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将他们相聚的宝贵时光,凝聚在一幅画或一座雕塑里。”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张演钦相信,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家长,都会起到抚慰心灵的积极作用。
不过,受访专家们都指出,艺术教育要扎根农村,目前仍然存在师资不足等难题。“城市的教学资源毕竟有限,而农村范围太广,很难全面铺开持续性的培训活动。”关小蕾建议,未来多在农村培养当地的艺术教学人才,是解决留守儿童艺术教育问题的长远之道。
“或许每个人所做的事情都是有限的,但将有限的声音发出去,就能让社会上更多人一起关注、一起行动。”陈铿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