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俄罗斯军事专家表示,中国新型歼17战斗轰炸机严重抄袭了俄罗斯苏34战机,这一点让俄罗斯勃然大怒了。
不过,有军迷表示,如果中国真在研制歼17战机,仅从对地攻击能力上来说,一架歼17可以抵过10架歼10战机。
随着俄罗斯苏-34战斗轰炸机在叙利亚战场频频出击,中国是否也应研发同类战机就成了个热门话题。在中国航空史上,还从未研发成功过并列双座战斗轰炸机。
其实早在歼轰-7研制的初期,中国空军就倾向于并列双座的方案,但由于技术难度很大,这一方案最终被放弃。中国空军后来装备的是串列双座的歼轰-7A。
目前全世界,美国早已淘汰了并列双座的F-111战斗轰炸机,只有俄罗斯还装备着并列双座的苏-24和苏-34战斗轰炸机。并列双座的战机,两名飞行员并排就座,可以方便交流协同,还可以共用部分机载设备,同时飞行员的活动空间也较大。
不过,并列双座战机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机头加粗后空气阻力明显加大,全机重量也增大,机动性明显下降,基本不再具备空战能力。
权衡利弊之后,再来看并列双座战斗轰炸机,国产歼轰-7A肯定不是一个合适的改装平台,唯一的可能就是歼-16战斗轰炸机。
特别是歼-16的技术参照对象苏-30MKK和苏-34系出同源,这就更增强了改装的可行性,这样的战机肯定也是中国航空工业所能达到的。
然而,这样的并列双座战斗轰炸机一旦研制出来,在总体性能上又能对歼-16战斗轰炸机构成多大的优势,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又能采购多少,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而且以歼-16为改装平台的并列双座战斗轰炸机造价高昂,中国战机的传统购买国基本上都难以承担,对外出口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说,国产并列双座战斗轰炸机在当前并不现实
不过,如果解放军战斗序列中需要一款类似于俄罗斯苏34战机的武器,中国航空工业完全有能力研制出同类型的战斗机型。XLW
歼31战机4种型号全曝光,终于要转正了?
近日网友曝光消息称沈飞FC31战机未来或有海军舰载型、海军陆基型、空军型和外贸出口型四种型号。
在迪拜航展期间,一张罕见的FC31战机官方版性能指标宣传图曾曝光,显示AVIC将FC31定义成满足2020-2030年军贸市场及战场环境需求研发的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
近日,社交媒体上网友的目击报告表明,FC-31“鹘鹰”的改进版本(以下简称“鹘鹰A2”)在东北某地开始了频繁的飞行试验,并可能在空中打开了机腹弹舱。
与此同时,目击试飞活动的网友还首次随手拍到了“鹘鹰A2”的清晰照片,为我们对该机的性能进行初步分析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料。
作为中航工业自行研制的新型低成本、多用途隐身战斗机,“鹘鹰A2”的外形与曾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改进版“鹘鹰”大比例模型相比,明显“肥硕”了不少,与31001号“鹘鹰”相比,尚未进行涂装的“鹘鹰A2”采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
其梯形中单翼,常规水平尾翼,外倾双垂尾都做了切尖处理,内置弹舱部位明显增大,后机身段的下面和侧面更加平滑、过渡自然,双发间距变小,进气道唇口部位进行了优化。
这些改动表明,“鹘鹰A2”的气动布局进行了多重的优化,隐身性能更好,电磁兼容性更好,作战能力应该有显着的提高。而从这些改进的细节和方向来看,显然有潜在用户方提出了相关需求,在性能上做出了对应的取舍。
如果互联网公布的“鹘鹰A2”照片属实,可见其弹舱位置侧棱线条由直线变成了曲线,取消了倍受争议的机翼下的凸起棱边,内部空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减小了阻力,提高了气动性能,降低了雷达反射。
此外,“鹘鹰A2”机翼和机身平滑过渡,不但改善了气动效率,降低了雷达反射,还使机翼和机身传力线路更合理,增加了内部有效容积的同时并没有大幅度增加结构重量。
此前,中航工业官方曾经在航展公布过相关参数,来说明“鹘鹰A2”相比“A1”有哪些改进:一是机身长度由16.8米变成了17.3米,二是最大起飞重量从25吨变成了28吨,三是作战半径从1200千米变成了1250千米,四是内部弹舱挂架由4变成了6。
由于这些数据公布时,“鹘鹰A2”尚未首飞,因此单纯的数据引发了不少的质疑,而从本次“鹘鹰A2”清晰照片的出现,显然会让大家对相关参数有更直观的认识,减少一些毫无根据的猜测和争议。
自2016年年底“鹘鹰A2”首飞成功之后,除了其性能有哪些改进提升之外,媒体和大众争议和关注最多的莫过于FC-31“鹘鹰”整个项目的进度问题。
但是考量一架尚未正式服役的战斗机研制进度,并不是简单的从某架飞机首飞到服役,而是要看详细需求明确和飞机进入详细设计所需要的时间。
从1991年YF-22选型获胜到1997年生产型F-22A首飞,美国F-22用了6年左右的时间;从2007年鸭式布局方案获胜到2014年生产型歼-20(2011号歼-20)首飞,中国歼-20用了7年左右的时间。
从F-22和歼-20的研发进度来看,从2012年31001号“鹘鹰”中型机方案首飞或者2011年中型机方案确定来推算,即使FC-31“鹘鹰”项目一切顺利,也要到2018-2019年左右才能确定“生产型”的技术状态,因此并不排除在随后的时间内,出现“鹘鹰A3”之类的持续改进版本。
此外,互联网媒体近日有各种传闻称,FC-31已经被解放军海军“看中”,将成为中国下一代舰载机平台,但“迷彩派”对此认为,“鹘鹰A2”尽管已经开始频繁的试飞工作,但距离其“转正”仍然尚需时日。
从前文F-22和歼-20的研发过程来看,媒体和大众应该以平静的心态给予FC-31“鹘鹰”足够的信心和时间。
中航工业自主研发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鹘鹰”(FC-31,国内被称为歼-31)参展,这是歼-31继2014年珠海航展进行飞行表演后首次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大型综合性航展,引起了国内外强烈关注,成为迪拜航展的最大亮点之一。
歼31战机之所以走出国门,并且在海外航展上和美国的F-35隐身战机同台亮相,就是为了能利用海外的资本继续深入发展,为将来全面走向全球武器装备市场铺路,现在最关键的任务就是找到外国客户,获得资金继续进行深入研发和试验。
国际军事专家认为,歼31实际上对F-35已经构成很大的潜在威胁,购买F-35战机的都是美国铁杆盟友。
他们无论指挥,导航,通讯还是相互协同,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如果中国的战机加入,可能会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恐慌。
之前传出:沙特与美国签署价值3000亿美元的F-35隐身战机的军购合同,可是还没等沙特高兴收货,这个合同就被撕毁了,因为以色列极力反对美国向沙特出售F-35隐身战机,美国估计到以色列这个中东最关键的盟友,因此撕毁跟沙特的合作。
早在80年代末,沙特花费35亿美元购买中国东风3导弹,此次由于美国人不信守承诺,沙特把目光投向中国也是非常合理的,因此外界传出沙特百亿美元引进中国歼31生产线技术也是值得斟酌的。
歼-31战机具备双引擎、具有雷达规避能力,中国这款隐形战机对印度有着战略上的意义,因为除中国外,与北京一起制造JF-17“雷电”战机的巴基斯坦已经表示有意购买中国的这款隐形战机。
歼-31作为全球唯一战机可以对抗美国F35,但价格比F35便宜得多的五代机,具备强大的目标探测和外部信息综合能力、超视距多目标攻击和大离轴角全向攻击格斗空战能力、对地和海面目标精确打击能力、优异的态势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
军事专家尹卓少将分析,歼-31的性能完全可以媲美典型的第五代舰载战斗机F-35C,该机的气动外形要比F-35好,歼-31却完全按照超音速面积率进行了优化设计,歼-31的隐身性能和F-22和F-35相似,甚至可能比歼-20的隐身性能还好。
早在2017年10月的最后一个日子,日本先进技术验证机X-2“心神”正式宣布退役。至此,“心神”项目正式告一段落。据统计,这架技术验证机自2016年4月22日首飞以来,共飞行了32个架次。
X-2“心神”战斗机最后一次试飞画面
而就在5年前的10月31日,中国第二款隐身战斗机FC-31“鹘鹰”(俗称歼-31)成功首飞,至此,标志着继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可以同时自行研发两款隐身战斗机的国家。然而整整5年过去了,目前歼-31项目仍未获得军方立项,其发展前景扑朔迷离。这不禁让人产生了一个疑问,歼-31在不远的将来,是否会像“心神”那样淡出大众的视野呢?
歼-31的2.0版本在飞行中的飞行画面
日本X-2“心神”其实比较简陋,这主要源自它是一架类似于美国早期X系列的验证机,更侧重全新的气动等方面的测试,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五代机的一些关键技术,不需要与未来日本真正五代机的尺寸一致,完成技术实践和数据积累所需要的周期较短,这从“心神”仅1年多的“试验寿命”就可以看出。
相比而言,歼-31尤其是2.0版本的歼-31则是工程验证机,其采用相对成熟的成品和系统。中航工业研制歼-31战斗机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持战斗研制团队技术的正常迭代,另一方面则是希望更好地向军方展示,从而更好进行销售(因为一架实机肯定会比纸面方案要直观的多),因此31001号歼-31采用了与YF-22工程验证机类似的因陋就简的做法,即能用现有设备就用现有设备。由于用户并没有提详细的需求,所以首架歼-31研制的目的就是展示飞机能成为大概什么样子,以及试验与隐身等相关的技术,能省钱就省钱,自然也就不会那么细致。
舰载版歼-31想象图
采用成熟设备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保证飞机在早期的测试中的安全性,有效减小因为设计缺陷而导致的停飞纠错事故,从而更好地保护项目进度的正常进行。在试飞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设计和局部修改,最终达到用户满意的需求。
然而,也正是因如此,歼-31缺乏军方给出的明确指标和需求,才导致了其在试验中只能修改和改进研制单位所发现的问题,无法顺利的朝着某个明确的目标推进,无法进一步推进整个工程。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中航工业其实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客户更好地建立起对产品的需求,毕竟客户很多时候是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的,这一点想必很多做过销售的朋友能够体会颇深。
歼-31“生存下去”最好的机会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体积小(小航母可以多装舰载机)和隐身性能好的优势,在首艘国产航母以及首艘国产弹射型航母的海试、建造机遇中获得机会,成为一款舰载战斗机。
舰载版歼-31在航母上起降的想象图
也只有在国内装备的情况下,歼-31才最可能成为一款被外界认可的出口型五代机。某种意义上来看,歼-31是否能成为舰载机甚至是关系到它未来命运的事情。
如果歼-31不能好好地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那么未来其发展之路将会十分坎坷。甚至在极端情况下,歼-31成为下一个“心神”也不再是一件不可能事件。
近日,一组被大家昵称为“歼-31”的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五代验证机的02机频繁试飞画面引起了引发关注。
尤其是这架试飞的02机上明显可以看出机头采用了隐身雷达罩锯齿结构,虽然还有空速管,但是已经非常明确的对外宣称这是要更换相控阵雷达的节奏。
这也引发热议,因为很多分析人士都认为,“歼-31”是中国北方飞机企业自行筹资建造的一款验证机,仅作为飞行技术验证使用。
而现在密集试飞,正恰逢中国的001A型航母下水,002型航母按道理来说应该即将在船台上现身的时刻,由于普遍判断002型航母将会配备弹射器。
这也不仅让人怀疑,“歼-31”此举是真的是为上航母做准备,一款中型、双发、常规布局的战机上航母真的有戏?
这需要从头开始分析,俗称“歼-31”的战机,正式出口名称为FC-31,而且仅仅有这么一个名字,”歼-31“不过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个名字。
由于其并未获得军方注资,因此”歼-31“这个代号目前是不存在的。不过,”歼-31“作为一款由中国航空企业自行投资研发的验证机,其从首架验证机在珠海航展之后就引起了诸多关注,尤其是国外市场。
对于这样一款具备能够跟美军新一代五代机F-35在某些领域相抗衡的,中低端价位的第五代战斗机非常感兴趣,这其中就包括了曾经被大家称之为”顶级土豪国家“的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看中”歼-31“并非是简单的只是为了买来作为空军战机使用,而有更全长远的考虑,对”歼-31“该型战机来说,中国比美国所能提供的最有诱惑力的选项:就是在中国能够生产、出口,相应的全套配套,航空电子,武器弹药等附属子系统。
甚至,可以把整机组装线转移到用户国内,”枭龙“战斗机就是最佳例证。根据俄罗斯《军工信使》报在4月初发布的消息称,沙特阿拉伯或已经投入巨资,资助中国的”歼-31“战机的下个阶段研制。俄罗斯方面估计,总投资高达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70亿元)。
不过这应该是项目预计总投资,初期不会一口气投入这么多。
沙特作为一个资源出口型国家,长期以来,由于充沛的自然资源使得其国家的经济总量成长非常迅速,但是沙特目前也面临很大的出口难题,尤其是在资源市场并不警惕之后,沙特必须寻找进一步能够维持国家根本经济基础的新兴产业。
而军事武器出口产业,则是沙特现如今看中的最关键出口增长点。尤其是沙特的新任防大臣穆罕穆德·本·撒勒曼副王储到任之后,对于国防生产出口作为最优先发展项目。
之前,沙特从中国引进了包括“彩虹”系列无人机的全套组装线,而且沙特也成为了该地区“彩虹”无人机的一级分销商,这使得沙特仅花了10亿美元的代价,就为自己培养了一个未来拥有良好出口前景的国防出口项目。
也因为看到中国有意出口更多国防产品,才促使沙特可以进一步注资到中国军工企业中。
而且,中沙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是沙特对中国颇为放心的一个主要重点。根据2017年到现在的不完全统计,中沙之间仅防务装备出口合同就达20亿美元!
更不要说沙特曾经从中国花了35亿美元购买了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在中国军工屡获得沙特这样的土豪客户的大订单的背后,是中国军工的长期经营的结果。
尤其是中国甚至在沙特提供全套的技术保障团队,根本不用用户自己维护。这也就是为什么沙特跟中国合作如此长时间的真相。
但是,一家欢喜几家愁,中国赚到了,最不乐意的自然就是美国。美国原本指望沙特这颗摇钱树,能够尽可能的提供更多的军火大单。
但是美国又频繁的对沙特采购更多的武器加以限制,这使得沙特发觉,美国盟友并不是那么“铁”;
还有个不高兴的就是俄罗斯,俄罗斯原本希望能够挤入沙特的防务市场,争取更多订单,但是俄罗斯能提供的中国都有,而且更便宜。这也使得俄罗斯很难插足到沙特的市场。
这样的市场前景和用户的提前认可,让我们对“歼-31”未来的发展为之一振。不过,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五代机的试飞的艰难,歼-20为了完成定型试飞,一共建造了10架之多,连T-50都建造了8架,而“歼-31”目前仅有2架,所以距离最终定型、量产、交付用户仍需很长的时间。
至于,“歼-31”是否能够通过沙特的注资角逐航母舰载机这块更大的蛋糕,恐怕也很难,最主要是陆基战斗机和海基战机的设计、材料、制造技术大不相。所以,“歼-31”眼下的工作,还是尽快完成定型试飞,顺利出口才是第一要务。
据报道,歼-31第二架验证机近期加紧试飞,很可能成为下一代隐形舰载机选型。
美国《大众科学》杂志近期称,2012年10月,歼-31首飞后,该机尺寸接近美军F-35,不够该机并未安装各类先进传感器,沈飞宣称其为出口型。
2016年12月,歼-31第二架改进型亮相,较之前的增重3吨,增长0.5米,配备了IRST光电传感器、新发动机、新雷达、先进传感器融合的航电设备和数据链等。
报道称,歼-31已经获得军方拨款投资,沈飞也有意推出第三架该型机。军事论坛则出现了歼-31隐形舰载机版本的想象图。
美媒强调,歼-31改进型现身,意味着中国中型隐形战斗机研制已经走出“艰难分娩的阵痛期”,该机具有相当的改进潜力,未来可根据需要发展出对空、对陆、电子战等不用系列,也将成为出口型号的中坚。
但报道认为,目前歼-31改进型还缺少登上航母的必要硬件和软件,如尾钩、折叠翼以及辅助着舰系统等,此外,推力偏小的动力系统也难以支持在滑跃式航母起飞。 此前,歼-31设计师孙聪也承认了该机还需要多项改进才能达到舰载机的标准。
北京时间4月27日,中国在研的第二款五代机歼-31在1架歼-11战机的伴随下完成了一次飞行测试。28日,新版歼-31 战机再度试飞。相较于已经确定服役的歼-20战机,歼-31可谓命运多舛。此次连续两天试飞,是否表明FC-31“鹘鹰”即将进入密集试飞阶段向其“目标”发起冲刺,令外界颇为关注。图为新版歼-31战机在1架歼-11战机伴随下试飞
从网曝新照看,与1.0版歼-31相比,2.0版机身大了一圈2.0版,垂尾由梯形改为后掠、主翼切尖、主翼后缘前掠角度增大。图为新版歼-31战机最新试飞照
2016年11月,中航旗下的黑豹公司宣布收购沈飞集团。在没有军方颁发“准生证”的背景下,歼-31项目一直被视为沈飞集团的一场“豪赌”。有观察指,此次借中航黑豹启动资产重组,可视为沈飞为歼-31“融资”的举动。有钱了以后,歼-31战机的前景也更被看好。
2016年12月,在歼-31首架原型机首飞4年后,2.0版歼-31战机终于试飞。有分析指出,由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制造的歼-31隐形战斗机似乎取得了更好的隐身性能,实战能力也更强。
有观察指出,新版歼-31隐形战斗机开始频繁试飞,令中国距离隐身战机出口国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图为今年3月曝光的新版歼-31战机试飞照
从网络曝光的照片看,第一款单座歼-31有宽宽的梯形尾翼,但是第二款的战机尾翼的角度匹配更好,有助于其获得更好的隐身性。图为今年3月曝光的新版歼-31战机试飞照
沈阳日报》最新的报道证实,近日,中航沈飞研发的中国国产隐身战机歼-31“鹘鹰”的重大改进型号——鹘鹰2.0版首飞成功。该报道透露,2.0版歼-31战机有重大改进,3D打印技术制造的钛合金承力构件被应用到该战机上。图为早前网络曝光的2.0版歼-31战机首飞照片
报道披露,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所提供的增材制造钛合金承力构件在“鹘鹰”2.0首飞中“发挥重大作用”。据报道,本次承担钛合金承力构件的部门是沈航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也是中国东北地区首家实现增材制造实现装机应用的机构。图为1.0版歼-31(左)和2.0版歼-31(右)的同角度对比图
分析认为,从网络曝光的照片看,第一款单座歼-31有宽宽的梯形尾翼,但是第二款的战机尾翼的角度匹配更好,有助于其获得更好的隐身性。图为1.0版歼-31(左)和2.0版歼-31的同角度对比图,可看到红圈圈处有显著变化
图中从上至下依次为“鹘鹰”2.0版、“鹘鹰”1.0版、两战机同比例叠加图。从对比图看,相比旧版,新版歼-31最明显的区别应该就是垂尾的变化。
该实验室负责人介绍,承力构件是“鹘鹰”2.0飞机机体骨架的重要零部件,该实验室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这种零部件,较传统的“锻铸+机械加工”制造方式比,可节省大型铸锻设备、减少开坯模具,大大缩短研制周期、减少制造成本,未来大规模应用前景广阔。图为早前网络曝光的2.0版歼-31战机首飞照片
2012年10月31日,沈飞研发的歼-31战机成功首飞,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研制两种五代机的国家。此前,只有美国同时研制了F-22和F-35两种五代机。然而,与进展顺利的歼-20相比,歼-31的命运却显得扑朔迷离。图为歼-31战机的首架原型机“31001”
相比频繁曝光的歼-20,歼-31更多的时候是处于“神隐”状态,在公众场合展示的歼-31原型机也只有1架。2014珠海航展上,代号为“31001”歼-31战机原型机曾做飞行表演,这也是歼-31实体机唯一一次公开露面。图为2014年珠海航展上进行飞行展示的歼-31战机的首架原型机“31001”
2016年7月,一辆卡车运载神秘飞机的照片在大陆网络热传。外界猜测,这个被军绿色布包覆盖的新型飞机,很可能是歼-31“鹘鹰”战机的2号原型机。图为2016年7月曝光的一架神秘战机疑似歼-31的2号原型机
2016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歼-31战机并未像2014展出了一个1:2的模型。
2016年12月,“鹘鹰”2.0的实体机曝光,引发关注。美国战略专家戴维·阿克斯认为,二款歼-31露面,令中国距离隐身战机出口国的目标又近了一步,美军在空战中的主要优势正在被逐渐抵消。
五角大楼的报告说,中国航空业正积极推销歼-31这种第五代多功能战斗机,同美国的F-35争夺海外市场。图为2016年12月曝光的2.0版歼-31地面测试照
有猜测指出,2.0版歼-31战机很可能采用了新式发动机。至于歼-31是否安装了中国国产发动机,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