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发力构建国际政经新格局

中国外交发力构建国际政经新格局 根据王毅外长的演讲,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可以说由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构成。一个中心是指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这个中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基本点是指维护中国在世界上不断延伸的正当权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图为王毅)请输入图片正文 (来自:腾讯财经) 在地缘战略方面,东扩战

中国外交发力构建国际政经新格局



根据王毅外长的演讲,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可以说由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构成。一个中心是指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这个中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基本点是指维护中国在世界上不断延伸的正当权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图为王毅)请输入图片正文 (来自:腾讯财经)

在地缘战略方面,东扩战略是以走向太平洋为主的海上战略,涉及东北亚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包括解决一系列领海之争的问题,还包括拉美在内的太平洋沿线国家,涉及战略资源储备、出海口与战略空间拓展、对外能源依存的多元化。要点包括海上战略屏障的构建,战略枢纽的维护,能源命脉及战略咽喉要道的安全。(图为中国海军舰队) (来自:腾讯财经)

西进战略以陆上战略为主,意味着地缘心脏地带的联结。涉及中亚、中东欧,是连通欧亚大陆的关键。目前在中亚,以上合组织为基轴的经济安全合作正在展开,以新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连通欧洲的地缘布局已经开启。(图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  (来自:腾讯财经)

南下战略主要涉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等,主要目标是构建与太平洋战略相互呼应的印度洋战略,形成伸向海洋的两翼。同时也包括在巴基斯坦的连通阿拉伯海深水港瓜达尔港的建设。南下战略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缅甸,它是中国能源运输线的重要通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单一的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运输线的局限。(图为中缅公路) (来自:腾讯财经)

北上战略则是与俄罗斯强化合作,加强与蒙古的经济开发。北上战略的一个要点是巩固北部安全屏障,另一个要点是东北亚与俄罗斯的能源开发合作,中俄韩在朝鲜半岛经济开发中的合作。第三个战略要点是参与北极极地的开发。(图为中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来自:腾讯财经)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地缘战略构想的自然反应,也是中国大国战略的综合体现。与以往相对单一的区域合作计划相比,“一带一路”更具有综合性,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多方面合作,是一个建设共同发展、共同安全的泛亚区域合作带。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亚投行、丝路基金都已经成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 (来自:腾讯财经)

当前,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意在以高端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一带一路”建设是突破这一压力的重大战略设计,通过拓展与亚欧市场的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中国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不仅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内容,也为沿海、内陆、沿边新一轮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图为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来自:腾讯财经)

从国家层面看,“一带一路”无论在海外利益还是在能源供给等方面,均具有战略意义。“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海外利益保护;有利于保障西部安全,防止国家分裂;有利于改变国家发展战略东重西轻的布局。近年来,美国军方提出的针对我国的战略构想如空海一体战、离岸封锁等,都是根据我国经济沿海化、海外化、海路化的特征而量身定做的军事对策。(图为美国第七舰队) (来自:腾讯财经)

中国对于周边外交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对稳定而成熟的做法。在双边关系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多边外交中,强调依托现有地区机制,例如东盟10+3、上海合作组织、博鳌论坛等。支持东盟在地区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各自的重大倡议和现有战略中,首先强调对接。比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韩国的亚欧倡议可以对接,推动互联互通。(图为博鳌论坛永久会址) (来自:腾讯财经)

其次是推动一体化建设。中国与东盟自贸区、东北亚的中日韩自贸区、亚太自贸区的建设,也包括“一带一路”的建设等,都是推动一体化的重大尝试。第三则是推动共同体的发展。在经济自贸区和安全机制的不断建设、变革与完善过程中,最终实现安全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宏大目标。(图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外景) (来自:腾讯财经)

中美关系的战略稳定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中美能否在东亚有效合作密切相关。当前,中美关系正进入新阶段,合作面与摩擦面都在并行扩大,而且合作本身也带来新的分歧与矛盾。随着两国实力和影响力的变化,中美之间彼此的认知以及政策都会出现相应的改变,两国都面临着调整与适应新变化的进程,也面临着相互塑造的新机遇。(图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来自:腾讯财经)

冷战后,俄罗斯受制于欧洲地缘环境的变化和美国对俄战略的调整,外交上更多采取了先亚后欧的战略。而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政治中分量的上升,中国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使得俄罗斯加强了亚太战略,而中俄关系也从战略上更加相互倚重。总体上看,中俄关系是中国所有大国外交关系中最为稳定,也是战略上互信程度最高的一组关系。(图为普京访华) (来自:腾讯财经)

以欧盟为中心、以英德法为关键、以新型转型国家为重点的中国对欧战略正在成形。在双方高层频繁互动和决策层的顶层设计下,双方确定了“四大伙伴关系”的战略地位,即中欧和平伙伴、中欧增长伙伴、中欧改革伙伴、中欧文明伙伴。中欧关系正进入承前启后、成熟稳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图为布鲁塞尔欧盟总部) (来自:腾讯财经)

当今中日关系不是谁有求于谁的问题,而是相互需要、共同发展的问题。如果是希望和平与稳定,那么中日就应该选择合作。这里的问题是如何合作,如何化解矛盾,如何让日本充分意识到选择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放弃不必要的担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图为中国钓鱼岛) (来自:腾讯财经)

中国对非战略一直在探索着既能对非洲国家发挥积极的建设性影响,又秉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除亚太地区一体化建设外,中国正努力帮助非洲国家整合与一体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对接与循环。中国视21世纪的非洲为希望的大陆和发展的热土,中非合作前景广阔。(图为中国援非医疗队治愈埃博拉患者) (来自:腾讯财经)

中国同拉美在国际合作领域积极寻求利益契合点,在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中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协调。中拉双方在推动多极化进程,促进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等方面拥有重要的战略共识。中国正在推动更多拉美国家签署自贸协定。不过在全球范围内,只要是中国影响力加大的地区,都可以看到美日如影随形的竞争,这将是中国全球化外交面临的新常态。(图为中国-拉美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部长级会议) (来自:腾讯财经)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出现后得到强化和发展的。为应对危机,金砖国家加强了彼此间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有利于突破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围堵。在气候变化、防止核武器扩散和打击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方面的沟通与协调,也有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图为金砖银行开业仪式) (来自:腾讯财经)

过去30年,中国已经完成不断融入现有国际体系的进程,并为此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中国正积极利用各种平台,搭建各种平台,强化和提升已有平台。比如充分参与和推动G20、中非论坛、中拉论坛、博鳌论坛、亚非合作机制、APEC、上合组织等各种有效国际多边平台,宣讲中国,制定议题,发挥积极影响。最根本的转变是由被动适应转向主动求变。(图为APEC会议) (来自:腾讯财经)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15712823770

邮箱: 182078118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