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力打造新型护卫舰 意欲遏制中国南海布局

据法新社4月3日报道,两艘日本驱逐舰和一艘潜艇停靠在菲律宾港口,显示出马尼拉正试图加强与东京的关系。日本驱逐舰“有明”号、“濑户雾”号和潜艇“亲潮”号时隔15年后再次造访菲律宾苏比克湾,与菲律宾海军进行了一系列信心建立活动,包括远海演习等。菲律宾海军公共事务处新闻官表示,日本战舰造访显示两国将共同维持区域和平及稳定,并提升双方海洋合作关系。据法新社透露,近年菲律宾转向美国、日本等同盟国,进一步升级武装力量。今年2月,日本同意向菲律宾提供军事装备,其中可能包括反潜侦察机和雷达技术。

上图为近期到访菲律宾的日本舰队,画面前景为“亲潮”号常规潜艇,后面的109号舰是村雨级通用导弹驱逐舰“有明”号,而156号舰为朝雾级反潜驱逐舰“濑户雾”号。令人感兴趣的是,“濑户雾”号是一艘1987年开工,1990年服役的老驱逐舰了。这种冷战时期建造的战舰主要目标是搜索和打击当时猖獗日本海的苏联核潜艇,满载排水量达到4900吨,拥有比较完备的反潜作战能力。但是在更新换代非常快的海上自卫队中,该舰目前已经退出了主力的护卫队群,而担负起地方守备队的职责。这次远航菲律宾,让海上自卫队中的地方队走上了国际舞台。

但是,与近年来联合舰队主力舰艇质量大幅提升相反,海上自卫队下属的5支地方队获得的投入明显较少,最多是将护卫队群退下来的“初雪”、“朝雾”等老式导弹驱逐舰调拨地方队,与更老的“阿武畏”、“夕张”、“石狩”等导弹护卫舰共同服役。从上面这张照片就可以看出,“濑户雾”号看上去雄伟壮观,但充满了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舰艇风格,毫无隐身性可言,舰体状态也显得老态龙钟。2007年12月15日,同样老旧的“白根”号发生火灾,2013年10月10日,另一艘老舰“岛风”号也发生了严重火灾事故,都证明了这些老式舰艇已经隐患重重,促使日本防卫省提出新型护卫舰需求。



替代方案称为新型紧凑型护卫舰DEX项目,最早出现在日本防卫省《平成26~30年(2014~2018年)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当时同时出现了多个舰型方案,上面三图从上到下依次是采用美国自由级濒海战斗舰“先进半滑航船体”技术的高速型号;采用综合桅杆、隐身舰炮、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全隐身型号;以及带隐身性的常规型号。从这三种方案型号看,有几点是统一的,即排水量上均为3000吨级,大于地方队的护卫舰,而小于朝雾级等驱逐舰;武器装备以一门隐身处理的127毫米舰炮和新型“海拉姆”防空导弹为主,但未布置反舰导弹;直升机搭载数为一架;舰体采用全隐身或部分隐身技术。

日本新型护卫舰将主要依靠“海拉姆”防空导弹来对空防御,并无区域防空能力。2015年6月13日,日本“防务与空间区域简报”公开了三菱重工集团新型水面作战舰艇概念,将DEX项目更名为30FF导弹护卫舰,将作为地方队主力在日本相关海域执行情报监视与侦察、反潜、护航、水雷战等任务,全力确保日本海上交通线安全。

从三菱重工集团公布的新舰体示意图看,这种新型护卫舰与早期的DEX项目三个方案差别较大,总体感觉较前三个方案更加稳妥,技术跨越度更加小,可靠性应该更加高。该舰长120米,宽18米,排水量3000吨,航速40节,舰员100人。从定位来看,30FF在地方队既要应付日常繁重的巡逻勤务,处置“不明船”等各类海上突发情况,当朝鲜半岛、钓鱼岛等周边海域发生事态等战时状态下,又要为机动舰队提供有效的战斗支援。因此,该舰具有水雷战能力、反潜与对海搜索攻击能力、侦察和电子战能力、无人机和无人潜航器操作能力等。

拦截朝鲜方面的“不明船”也将是地方队舰只的任务之一。从舰体上看,新型护卫舰摒弃了早期型号中打算采用的美国濒海战斗舰“先进半滑航船体”技术,而是在紧凑性基础上,选择了传统的带破浪球深V排水型船体和双轴双桨布局。一方面是反潜任务需要安装大尺寸舰首声纳,另一方面是传统排水型船体在工程学上更为稳妥,且具有较好的远洋航行能力。

当然这样就无法实现自由级濒海战斗舰的高速性了。此外,该舰水线以上舰体向内倾斜,形成多个折面,能有效反射雷达波,而日本在第五代战斗机“心神”项目中雷达吸波材料方面取得的技术进展也将应用到军舰上。所以,该舰舰面整洁,武器、雷达、航海设备等均进行了隐身或集成设计。有趣的是舰上未发现烟囱位置,可能采用水线排气,可有效降低了雷达和红外信号。

武器方面,该舰舰艏配备了一门意大利25吨级奥托127/64LW型轻量化127毫米舰炮,由于日本有使用意大利奥托127毫米舰炮的传统,该炮发射“火山”系列增程炮弹具有35~100千米的射程。在舰桥和主炮之间安装了2座30毫米机炮无人武器站,以对付快艇等海上小型目标。在机库上方安装有1座“海拉姆”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将“拉姆”防空导弹安装在了“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的基座上。另外,舰艉可以起降SH-60舰载直升机和无人直升机。但令人疑惑的是,该舰竟然没有安装反舰导弹,不过在舰体中部位置预留了倾斜式反舰导弹发射架的空间,将来有可能安装。

除了武器系统外,该舰采用了先进的封闭型集成化综合桅杆,具有结构强度高、雷达散射截面积小、电子设备集成性好等优点。估计该舰将使用日本FCS-3(V)相控阵雷达,这种被称为“小盾”的四面天线阵是ATECS先进战斗系统的核心,已经成功运用到“秋月”级导弹驱逐舰、“日向”级、“出云”级直升机航母上。该舰的C4ISR系统还具有与美国海军的协同作战能力。

如果这型护卫舰只是装备海自地方队的话,那么最多只是为了更新老旧战舰而采取的必然举动,外人似乎也不能多说什么。不过,当今日本政府想得可没有那么简单。自从2014年4月1日通过了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后,日本武器出口的障碍实际上已经被扫清。随后出于地缘政治考虑,日本在新原则通过后立即就提出了向菲律宾、越南提供巡逻舰艇,向印度提供水上飞机,以确保日本所谓的“海上通道安全”。同样,南海诸国海军由于经济条件、军队规模、作战需求等因素,对3000吨级以下轻型导弹护卫舰、巡逻舰等需求旺盛,大多采用直接购买或引进技术生产的方式采购新型水面舰艇。而菲律宾海军在获得了美国转让的2艘汉密尔顿级巡逻舰后一时内心膨胀,不排除其向日本求购新型战舰的欲望。

当然,诸如村雨级、朝雾级这种大型驱逐舰,就算日本肯送,菲律宾这种小国海军也消费不起。而一种小型的,便宜的,性价比高一些的战舰就会比较受欢迎。无独有偶,日本军工企业已经在30FF项目基础上推出了30DX出口版方案,并参加了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海军展,这成为了日本“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实施后大型水面舰艇出口尝试的首秀。

日本新型护卫舰走向国际战舰市场,其用户群瞄准的主要是东南亚国家海军,按照日本向来造武器不问成本,卖军火不求赚钱的思路,日本并不是希望通过出售这些战舰牟多少利,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通过战舰出口达到控制这些小国海军,并打乱中国南海布局的图谋,进一步阻碍中国力推的海上丝绸之路。
但是,日本可能忘记了,由于其二战的侵略行为和死不悔改的当今态度,使其在东南亚国家心目中的形象大大折扣,看来让这些国家海军使用带着旭日旗的日本战舰将是日本的一厢情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