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9月27日电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是为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与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是为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这种跳出一地一时、开放式发展形态,被称作“地瓜经济”。“地瓜经济”在农业领域生出了怎样的花儿?让我们走进浙江温州,看“民营经济之都”的“藤蔓”如何伸向远方。
温州市空镜
一杯牛奶赢市场
清晨5点多,位于温州市泰顺县的云岚牧场已经开始忙碌,1个多小时后,当天的第一批鲜奶采集完毕,紧接着被运到位于温州市平阳县的“一鸣”工厂里,加工后再通过冷链车运往各个城市的“真鲜奶吧”销售。
这是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牛奶产销体系。作为温州本土乳企,一鸣食品以低温保鲜或短保质期食品为主,生产各种牛奶和烘焙食品。
云岚牧场鸟瞰图。 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为保障产品新鲜,该公司组建了自有物流车辆与配送中心、外部专用合作车辆相结合的冷链物流体系,同时将“中央工厂”“冷链物流”与“连锁门店”相融合,形成了“一体化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扩大供应链半径。
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一鸣真鲜奶吧”在营门店总数1996家,遍布浙江、江苏、福建、上海等地。2023年上半年,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65亿元。
此外,该公司还探索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链条发展模式”。其打造的云岚牧场,已成为浙南亲子游的热门打卡地,每年吸引数十万人来游玩,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超1.5万人,人均增收1.6万元。
一株“仙草”富一方
温州乐清市雁荡山孕育了神秘的“仙草”——石斛,最早见于秦汉《神农本草经》,记载石斛“味甘平”“久服厚肠胃”等,被视为补养上品,有“天下第一仙草”的美誉。
“野生石斛多生长在悬崖峭壁且半阴湿的岩石或树木上,又因产量少群体小,采摘极其不易。”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敏全介绍,人工种植是发展该产业的一条捷径。
大棚中的石斛。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石斛生长周期长,培植不易。为让“仙草”开出“致富花”,自2009年起,乐清市委、市政府发布系列扶持政策,引导攻克突破组培育苗技术。此后,以“铁枫堂”“丰之源”等头部企业为引领,乐清在石斛人工种植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逐一攻克从育苗、种植到加工等技术难题,使组培苗棚内种植获得成功,石斛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与此同时,乐清还抢抓“药食同源”机遇,将石斛花、茎、叶制成了口服液、胶囊、颗粒冲剂、饮料、牙膏、面膜等产品,还依托石斛产业发展旅游产业,举办石斛花节、石斛花宴,打造铁定溜溜石斛文化园等,结出了“幸福果”。2022年,乐清市域铁皮石斛种植面积1.2万余亩,全产业链产值超35亿元。
在石斛花越开越盛的同时,一批又一批乐清人走出了浙江,在云南、广西、贵州、福建等地精选适合石斛生产的地理环境,将成熟的石斛种植技术带过去,让“致富花”开得更远,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如今,乐清人域外种植石斛面积超1.5万亩。乐清人又将石斛运回来,在当地成熟的产业生产链的辅助下,制成各种产品,助力“致富花”越开越盛。
一味美食闯世界
“这是我舅舅刚从国内寄过来的鸭舌,大家一起尝一尝。”近日,在意大利经商的朱彬彬将鸭舌分给自己店内的员工时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记忆,对于朱彬彬而言,鸭舌就是她舌尖上的家乡记忆。
鸭舌是温州十大特色小吃之一。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温州人利用水系之便,大规模发展鸭类养殖业,在解肉鸭的过程中,小小鸭舌被单独分出来,经过精心卤制、不断改良,成了当地的特色小吃。
近年来,随着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温州人将自动化生产应用于鸭舌的制作工艺,不仅保留鸭舌的原汁原味,更延长了保质期,也让这一美食走向世界。
据统计,温州卤鸭舌的年产量超1.2万吨,约占全国消费量的40%。顺着一根鸭舌,管窥这组数字背后的庞大产业和共富事业。
走进温州修文食品有限公司,这里一派繁忙的景象,精选的鸭舌经过清洗、腌制、烘烤等一道道自动化工序,快速从产线另一头输出打包。“现在我们的工艺已非常成熟,一天能生产约4吨鸭舌。”
“温州的生鸭舌产量有限,需求量又大,所以几乎所有的温州鸭舌生产企业都派人常年在全国各地收购生鸭舌。”温州修文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修文介绍,他们公司派一组人常年在山东、安徽等地。据悉,该公司一年能需收购生鸭舌约2500吨。
收进、加工、销售,这成了温州鸭舌产业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初旭、修文、爽康、藤桥等众多知名企业,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周边群众增收。如今,鸭舌已成为温州产业发展的一道“硬菜”,“飞”往全国、飘香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