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俄向东转不能只依赖中国 印度也很重要
资料图:印度护卫舰“萨亚德里”号访问俄罗斯海森崴港
原标题:俄媒:俄向东转不能只依赖中国 印度也很重要
【环球网军事7月15日报道】俄罗斯《独立报》7月1日刊登弗拉基米尔·斯科瑟列夫的一篇文章称,印度海军的3艘军舰日前访问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两国水兵展开了联合军事演习。这也证明了俄印之间的军事以及军事技术往来依旧相当密切。印度政府日前发布的新闻公告称,两国正携手研发新的武器系统,如“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第5代战机等。印度凭借生产许可证,在本国境内制造苏-30战机和T-90坦克。俄方已将“超日王”号航母即翻新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移交给印度海军。
印度与俄罗斯不只在国防领域成功合作,俄罗斯还是参与印度境内核电站施工的唯一国家。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库丹库拉姆核电站1号机组已在供电,2号机组即将并网发电。考虑到日本福岛核事故酿成的灾难性后果,莫斯科还将向印方合作伙伴移交最先进的事故防护技术。
在冷战年代,印度曾深信不疑:一旦自己陷入难关,莫斯科定会驰援。而苏联同样寄望于来自不结盟运动领袖新德里的外交及政治支持。至于双边合作的经济基础,两国早已开始用卢布及卢比结算。正如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马诺杰·乔希所说,当年印度所购得的苏联潜艇,实际价格仅2000万美元,而伊朗为同样的武器支付了相当于印方10倍甚至20倍的金额。
如今,上述一切皆已成为历史。俄罗斯面临来自欧美的严峻竞争。在民用核能方面,美国的大型企业正努力挤进印度的核电市场。
但变化最大的是地缘政治形势。两国都试图适应新的现实。对俄罗斯而言,这表现为与西方的对立,更具体地说,是与华盛顿全球霸权的针锋相对。至于印度,新进程则意味着与邻国和平相处,同时寻找能够让自己变身超级大国的强大经济伙伴。因此,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新德里,皆需从新的国际形势、全球力量对比格局和自身能力出发,构筑全新的双边关系。
俄印关系依然是友好的,但问题在于,它正在日益弱化且缺乏升华的契机。过去,印度曾被视为俄罗斯的主要战略伙伴,如今,这一身份已被中国所取代。理由毋庸赘述:S-400被视为俄制防空系统中的“皇冠上的明珠”,莫斯科选择了北京而非新德里作为其首个出口国;即便是在充满危机的2015年,中俄贸易也突破了600亿美元,而同期的俄印贸易仅在百亿美元左右徘徊。
正如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所述,在上述背景烘托下,俄印关系似乎进入了冷宫。听过印度国际问题研究专家的表态后,我们会发现这一比喻并未太言过其实。南丹·乌尼克里什南便提到,20世纪70年代,促使印度与俄罗斯团结起来的因素是中国,两国的共同利益便根植于这一基础之上,“如今,印度与中国的经济往来非常密切,但政治关系极差,印度开始坐立不安,它不知莫斯科与北京会接近到何种程度,遂因此而萌生了与美国搞好关系的意愿”。
印度人也对莫斯科跟伊斯兰堡关系的发展分外关注。俄方向巴基斯坦出售了民用直升机,在其上配备机枪可谓轻而易举。巴方确认,俄武器只会用于打击恐怖分子。但乌尼克里什南并不这么想:“我们都知道,它事实上被拿来对付我们。”
尽管俄印伙伴关系中存在上述不安因素,但在安全领域的共同利益仍将两国紧密团结在一起。俄罗斯一直将自己定位为欧亚国家,但在乌克兰危机之前,俄精英其实一直将目光投向西方。克里姆林宫试图改变这一局面,推出了向东转的方针,即面向发展蒸蒸日上的亚太地区。事实上,这一思路目前只是加剧了对中国的依赖。所以,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放任俄印关系之花“凋萎”。没有印度,就跟日本、朝鲜等亚洲其他经济巨头缺席一样,向东转只能停留于美好的口号而非现实。
印度遭遇来自中国的竞争,俄罗斯尚无力解决与北约的矛盾。在此情况下,两国需要提升合作水平,拓宽合作形式。两国历史形成的亲密关系、领导人之间的良好私交、对国际秩序基本原则的共识——这一切都非常棒,但却不够。高层往来不可或缺,部长和基层官员之间的交流也是落实领导人决策的关键所在。
然而,倘若印俄企业界之间缺乏积极接触,两国关系的发展仍会相当受限。而夯实往来应以软实力为基础,将文化、专家、媒体等领域的交流固定化。如今,印俄两国居民了解对方的兴趣日渐下降,以下事实便是最好的证明——印度媒体在莫斯科没有一位派驻记者。
不能放任俄印关系随意发展。重要的是,尽管两国在合作伙伴方面都各结“新欢”,如中国、美国,但莫斯科与新德里仍亟须恢复彼此间的互信。